近代越医医籍特色之成因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越医医籍特色之成因研究

近代越医医籍特色之成因研究摘 要:从历史积淀与时代影响、开放精神、团队合作3个方面,对近代绍兴医家撰写的医籍特色之成因作了分析,提出其成功经验有助我们学习借鉴。 关键词:近代;绍兴医家;医籍特色;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4-0811-02 Cause Analysis of Medical Books Characteristic of Modern Yue Doctors SHEN Qin-rong【sup】1【/sup】,CHAI Zhong-yuan【sup】2【/sup】, MENG Yong-jiu【sup】1【/sup】, HU Song-feng【sup】1【/sup】 (1.TCM Hospital of Shaoxing City,Shaoxing 312000, Zhejiang, China 2.TCM Hospital of Shangyu City,Shangyu 312300, Zhejiang, China) Abstract:From the historical influence,open spirit,team work of these three area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 for characteristic of medical books written by modern shaoxing medical practitioners. Its successful experience will help us to learn from. Key words:ModernYue doctorsShaoxing medical practitionersMedical books characteristicCause analysis 收稿日期:2010-10-26 基金项目:浙江省中医药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08年第6号) 作者简介:沈钦荣(1963-)男,浙江绍兴人,主任中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中医骨伤临床研究及越医文化研究。 绍兴古称越国,故绍兴医家又被称为越医。近代越医撰写的医籍不但数量众多,且精品迭出,在近代中医史上影响甚大。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民国名医精华,选了13位著名医家21种著作,绍兴医家占了7种,它们是何廉臣的《增订通俗伤寒论》、《感症宝筏》、《全国名医验案》、《重订广温热论》;曹炳章的《辨舌指南》、《增订伪药条辨》;祝味菊的《伤寒质难》。这些都是从数以百计的中医著作中经反复论证、严格筛选出来,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当时流传较广,社会影响较大,对今天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通过专题研究,将近代绍兴医家撰写的医籍之特色概括为精品特色、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sup】[1]【/sup】,本文拟对其成因作一分析。 1 历史积淀与时代影响 据近代考古研究证实,远古的绍兴界于良渚与河姆渡这二处新石器文化之间。春秋时期,绍兴是越国的都城。《吴越春秋》卷十载,越王句践为鼓舞士气,对士兵说:“士有疾病,不能随军从兵者,吾予其医药,给与糜粥,与之同食。”在妇女分娩时,“令医守之”,以接生;并规定“壮者无娶老妻,老者无娶壮妇,”提倡优生优育,可证当时已有医药治病卫生保健的史实。东汉,会稽太守马臻率众汇成鉴湖,绍兴逐渐成为富饶的水乡。《越中杂识》载,在嵊县东三十五里刘门山,有“采药径”,相传为汉刘晨、阮肇采药处。葛洪亦曾采药炼丹于会稽宛委山下,今有“葛仙翁丹井”遗?。东晋大批文人墨客和工匠艺人南下,绍兴的农业、手工业和文化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陶弘景曾来会稽山采药,并宴请采药人,当地“陶堰(宴)”之地名由此而来。北宋,裴宗元、陈师文奉命编撰《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南宋,在绍兴建立了临时首都,绍兴成为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之一。一大批太医院医官南迁,一些地方医事制度相继建立,宫廷秘录、验方也陆续流传到民间,绍派伤寒医家惯用之栝蒌,就是由官方中来,产于汴梁。元代戴思恭,三代御医,风雨免朝,朝见免跪拜,名震朝野,誉为“震亨高弟”,对后世影响深远;祁坤、赵士魁一门三代御医。明清两代,绍兴是浙东的重要商业城市,著名医家相继出现,张景岳倡温补学说,傅懋光为朝鲜太医院医官讲学,为绍兴医家中开展对外交流第一人。马莳编注《素问注证发微》、《灵枢注证发微》,前者为继王冰后的第二位注家,后者则是第一注家,影响颇大。至清末民初,市区人口近10万。绍兴是人文荟萃的地方,历代名人辈出,不可胜数,在文化诸领域均能找到代表人物。绍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代的文化积淀,无疑对居住于此的人们,在思维方式、志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