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三角城市群对夏季一次降水过程影响
长三角城市群对夏季一次降水过程影响摘要:本文采用2001年MODIS土地利用数据,应用耦合了城市冠层模式(UCM)的WRF模式对2003年7月初出现在淮河流域夏季的一次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针对城市化发展的不同程度设计四个敏感性试验,与控制试验进行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在一次暴雨过程中显著影响了此次降水过程的分布。
关键词:城市化;降水分布
1、前言
城市化,即地球表面土地利用类型向城市类型的转变,是土地利用类型改变中最极端的例子之一,也是自工业革命伊始人类活动对自然界修改与重塑中最明显、最迅速的方面。
许多研究都说明城市的存在可以改变降水的结构。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Tulsa市,Landsberg最早断言城市影响降水的变化。METROMEX(大城市气象观测计划)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气象方面的大规模研究,是为了进一步研究大城市中尺度效应和对流降水而开展。概况地说,METROMEX的结果显示城市效应在暖季更明显,而且中尺度对流强迫比天气尺度的强迫作用更明显。
在前人对城市影响降水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采用2001年MODIS土地利用数据,应用耦合了单层城市冠层模式(UCM)的WRF模式对2003年7月初出现在淮河流域夏季的一次降水过程进行的数值模拟,并针对城市化发展的不同程度设计四个敏感性试验,与控制试验的降水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在一次降水过程中显著影响降水的分布。
2、模式设计和验证
本文的数值模拟控制试验选用WRF-ARW(V3.2),初始场和侧边界驱动场选用1°×1°的NCEP再分析资料,每6 h 更新一次,模拟时间是从2003年7月2日00时(世界时)到7月5日18时。模拟区域的中心位于(119.948°E,32.25°N),采用三重嵌套网格,模拟区域d01的格点数为154×143,格距为36km;模拟区域d02的格点数为217×199,格距为12km;模拟区域d03用来研究此次降水过程,格点数为306×282,格距为4km。垂直方向使用σ坐标,采用不等距的40层,模式层顶为50hPa。采用的参数化方案如下:Thompson graupel微物理方案,RRTM长波辐射方案,Dudhia短波辐射方案,Noah陆面过程方案,Eta MYJ (Mellor-Yamada- Janjic)TKE边界层方案,Kain-Fritsch积云对流方案。由于在模拟区域d03中网格可以分辨出云尺度的物理量,所以在这个模拟区域不采用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而在d01和d02区域内,由由于分辨率过于粗糙,无法分辨城市,故城市方案仅在d03区域内使用。控制试验采用的下垫面信息基于MODIS卫星资料,而城市化方案为UCM城市冠层方案。
同时,在控制试验的土地利用类型基础之上,设计了四个敏感性试验,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的地表覆盖情况。第一组是无城市的敏感性试验(RM),即将模式最内层中土地利用类型为城市的部分全部替换为农田。第二个是将城市面积在控制试验的基础上扩大50%的理想化敏感性试验(IDEAL 1),即将模式最内层30余座城市的面积扩大50%,将这30余座城市周围是农田的土地利用类型换为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第三个是将城市面积在控制实验基础上扩大100%的理想化敏感性试验(IDEAL 2),即将模式最内层30余座城市的面积扩大100%,将这30余座城市周围是农田的土地利用类型换为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第四个是极端城市化敏感性试验(EXTREME),即将模式最内层区域内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为农田的部分全部替换为城市。
3、城市化效应研究
为了评估城市化及不同城市化程度对降水的影响,下面分析控制实验与四个不同敏感性试验中降水的差异。
控制实验与四个敏感性实验中,雨带的走向和降水中心的位置大致相同,都表现为西南—东北带状分布,且强降水中心位于(118.3°E, 32.5°N)附近。然而,两个强降水中心与实况都比较接近,但随着城市的加入,强降水区域范围扩大,原本相对集中的降水极值区由于模式中考虑了城市的影响而变得分散以及缩减,降水极值的强度也略有降低,这说明CTRL中较符合实际的下垫面相对于RM中均一的下垫面会明显影响降水的分布。这种由于城市的存在使得降水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在中尺度范围内的降水实况是很难体现的,这需要更加细密的观察结果加以说明和验证。随着城市面积的增加(IDEAL 1,IDEAL 2),降水高值区依然呈现出较为分散的分布状态。在EXTREME中,区域内所有农田都变为城市,下垫面又变为均一的城市下垫面,此时,强降水区域又是比较集中的。由这几个下垫面中城市面积连续变化的试验,可以看出城市对降水分布的影响。即均一下垫面降水分布较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