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影本皮肤性病学复习重点.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9影本皮肤性病学复习重点

皮肤性病学考试重点 总论部分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1.5平方米。皮肤的厚度约为0.5—4mm(不包括皮下组织)。 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有基底膜带相连接。 皮肤的附属器:毛发、皮脂腺、汗腺、甲,均有外胚层分化而来,位于真皮、皮下组织中。毛发的生长周期可分为生长期(3Y)、退行期(3W)、休止期(3M)。 表皮(组织学上属于复层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外胚层发育而来)、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等组成。 表皮分层:根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将其分为五层,由深到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表皮通过时间: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的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到颗粒层约需14天,在移行到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桥粒: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结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由两类蛋白质构成:跨膜蛋白和桥粒斑蛋白。本身具有很强的扛牵张力。 半桥粒:是基底层细胞与下方基底膜带之间的主要连接结构,由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侧胞膜的不规则突起与基底膜带相互嵌合而成,其结构类似于半个桥粒,故而得名。 真皮(中胚层分化而来)由浅到深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真皮由纤维(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基质、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真皮树枝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噬色素细胞)构成。其中,成纤维细胞既能形成纤维又能形成基质。 黑素细胞起源外胚层,其数量与部位、年龄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黑素能遮挡和反射紫外线,保护真皮以及深部组织。 皮肤的生理功能: 皮肤的生理功能有以下7种: 皮肤的屏障功能:对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微生物的防护以及防止营养物质丢失。 皮肤的吸收功能: 皮肤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行吸收:角质层(主要途径);毛囊、皮脂腺;汗管。 皮肤的吸收功能受以下因素影响:皮肤的结构和部位(皮肤的吸收能力与角质层的厚薄、完整性及通透性有关);角质层的水合程度(角质层的水合程度越高,皮肤的吸收能力就越强);被吸收物质的理化性质;外界环境因素。 C、皮肤的感觉功能:单一感觉和复合感觉。 D、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 E、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 F、皮肤的代谢功能: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水和电解质代谢 G、皮肤的免疫功能 皮肤性病局部症状:瘙痒、疼痛、烧灼以及麻木感等; 全身症状: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和关节疼痛等。 其中,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疼痛最常见于带状疱疹。 皮肤的损害分为原发性皮损和继发性皮损。 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 原发性皮损包括: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脓疱、结节、囊肿。 斑疹直径一般小于1CM,直径达到或超过1CM的,称为斑片。根据发生机制和特征不同,可分为红斑、出血斑(直径小于2CM的叫淤点,大于2CM的叫淤斑)、色素沉着以及色素减退斑等。 继发性皮损:是由原发性皮损自然演变而来。 继发性皮损包括: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 性传播疾病 尼氏征:又称棘层松解症,是某些皮肤病发生棘层松解时的触诊表现,有四种阳性表现:A、手指推压水泡一侧,水泡沿推压方向移动;B、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C、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D、牵扯已破损的水泡壁时,可见水泡周边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 皮肤划痕试验:在荨麻疹患者皮肤表面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可出现以下三联反应,称为皮肤划痕试验阳性:A、划后3-15秒,在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可能有真皮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所致;B、15-45秒后,在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此为神经轴索反应引起的小动脉扩张所致,在麻风皮损处不发生这种反应;C、划后1-3分钟,划过处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可能是组胺、激肽等引起水肿所致。 皮肤性病治疗时内用药物常有抗组胺药、免疫调节药、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免疫调节药等。其各自特点: 抗组胺药特点:分为H1受体拮抗剂(分布在皮肤、粘膜、血管和脑组织)和H2受体拮抗剂(分布在消化道)。 A、抗组胺药适用于荨麻疹、药疹、接触性皮炎、湿疹、慢性单纯性苔癣、脂溢性皮炎等。 常见的第一代H1受体拮抗药(容易透过血脑屏障)有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多塞平、赛庚啶、异丙嗪、酮替芬。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有阿司咪唑、非索菲拿定、特非那定(对心脏副作用大)、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下尿路梗塞,慎用)、美喹他嗪、阿发西汀、咪唑斯汀。 常见的H2受体拮抗剂(头痛、眩晕)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B、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细胞毒、抗休克和抗增生等多重作用。 适应证:重症药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