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管理之痛.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管理之痛.PDF

时事观察 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管理之痛 ——— 以社会原子化为分析视角 □ 田毅鹏 内容摘要 所谓社会原子化,主要是指社会转型期因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联结机制———中间组织的解体或失 缺而产生的个体孤独、无序互动状态和道德解组、社会失范等社会危机。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社会原子化动向主 要与单位制度和城乡二元结构的走向消解直接关联,表现为 “个人与国家”间社会联结的弱化、社区认同的缺 失、社会规范的失灵等方面,对城乡社会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其运行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此,应革新社会发展理 念,以 “活动”重建社区共同体和工作场所的社会联结,构建新公共性及社会协动体系。 关键词 转型期 社会联结 社会原子化 个体化 城市管理 作 者 田毅鹏,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匡亚明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春:130012)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当代中国单位制度的形成及变迁研究” (11ZD147) 近年来,许多学者在谈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体制改 或失缺而产生的个体孤独、无序互动状态和道德解组、人 革创新问题时,多采取 “问题取向”的进路,即从具体的 际疏离、社会失范的社会总体性危机。 [1] 出于不同国家 问题入手展开论述。关注问题,对于社会建设固然具有重 历史、文化的限制,社会原子化在不同国家、地区,其表 要的意义,但我们在关注具体 “问题”的同时,还要跳出 现形态存在着明显差别,其克服社会原子化方式亦存在明 “问题”,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和把握转型期社会建 显不同。 设问题的复杂性,即透过这些问题的表象,观察当下中国 在理解社会原子化涵义的过程中,最易发生混淆的是 社会更为深层次的、更为隐秘的变动。从此视角出发,笔 “个体化”概念。在西方社会理论的谱系中,从埃利亚斯、 者认为,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展所暴露出来的显性问题 鲍曼到贝克,都曾对个体化理论做过较为全面的阐释,其 是贫富分化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弱势群体等问题,而躲在 内涵主要是指个体行为的框架以及制约条件的社会结构逐 问题背后的更为复杂的隐性问题是社会深层次剧烈变 步松动,以致失效,个体从诸如阶级、阶层、性别、家庭的 化———社会的原子化动向。这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 结构性束缚力量中相对解放出来。同时,个体对传统的思 社会发展表现出来的一个最新动向,关涉到个体、群体和 想意识和传统的行为方式越来越持怀疑与批判的态度。 [2] 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变化,对城乡社会管理体系的构建及 个体化这一观念 “所承载的是个体的解放,即从归属于自 其运行产生了重大影响,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己、通过遗传获得、与生俱来的社会属性等的确定性中解 放出来” [3 ]。故在现代性的话语背景下,个体化虽然也 社会 “原子化”在中国语境下的特殊性 会带来社会孤独和无缘,但究其实质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 中一种人的解放和进步,是现代化演进的必然结果。而社 众所周知,社会原子化是社会学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密 会原子化则主要是从问题的视角,关注转型社会出现的社 切关注的经典话题之一。如果我们把 “社会何以可能”作 会联结遭到破坏,进而呈现出社会解组的种种动向。 为社会学穷究的最基本的理论命题,那么,学界迄今关于 就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而言,其所表现出的社会原子化动 社会原子化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围绕着此命题而展开 向主要与单位制度和城乡二元结构走向消解直接相关联。 的。在此前的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