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虾这样吃会中毒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话题?这要从在网上看到两人有趣的对答说起,一个极紧张的问:吃了海鲜(鲍鱼、海螺)2个多小时后不小心吃了一片维生素c片会(砷)中毒吗?另一个则严肃地回答:已过了两个小时,那就不要紧了。 一.砷是什么? 砷是一种化学元素,是地球上所发现的一种含量较低而又广泛存在的化学元素。最重要的是,它也是生命体所含有的元素之一。我们每一个人呱呱落地时,它就伴随着我们了。 二.砷的哪些化合物有毒? 砷化合物的毒性依下列顺序而减少: 砷化氢(气体)>氧化亚砷(As2O3)>亚砷酸(H3AsO3 )>砷的硫化物>砷酸及盐>甲基化砷(有机砷)>单质砷。 其中,无机砷的毒性要远大于有机砷。 有机砷除了甲基化砷外,还有以砷甜菜碱、砷胆碱、砷糖、砷脂类等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其中,甲基化砷的毒性较小,而砷甜菜碱、砷胆碱和砷糖通常被认为是无毒的。 三.砒霜、雄黄都是是砷的化合物吗? 砒霜、雄黄都是砷的化合物,是无机砷。 砒霜的化学名叫做三氧化二砷,又叫氧化亚砷。因为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是剧毒的化合物,常人服入10~50mg,即可出现急性中毒症状;服入0.06~0.2g,即可致死。 从古代以来,人们就知道砒霜是一种剧毒物质,因而它曾在人类实际生活中和文学艺术的舞台上扮演了重要“杀手”的脚色。如武大郎就是被潘金莲等人用砒霜毒死的。 “砒霜”在西方也常被用作投毒的毒药,例如对拿破仑的头发的分析结果是,比正常人头发中的含砷量要大40多倍。这一发现证明了拿破仑很可能是被人用砒霜毒死的。 在我国,也发现光绪头发中含有高浓度的砷, 比正常人要高数十倍到数百倍。什么原因?只有慈禧最明白。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现代中国,如今竟发生了中国人用氰化物毒死了西方人的戏剧性案件。与砒霜一样,氰化物也是剧毒品。 我们人类的食品主要是来自于土壤和水体,因此含有砷是不足为奇的,更何况动植物食品在生长和加工中还面临着人类的有意或无意的污染,绝对不含砷的食品是几乎找不到的,即使放在空气中也要受到空气中的砷的污染。 五.食品中主要有哪些砷化合物?含量如何? 天然食品含有的砷通常是有机砷占绝大多数,也就是说食品中含有的砷大多数是无毒的或者说是低毒的。 食品中砷含量较高的主要有肉类和海产品。海产品中砷含量最高,主要是以砷甜菜碱和砷胆碱形式存在,另外还有甲基砷,极少量无机砷。砷糖则是海藻和软体动物含砷的主要成份。 海产品中砷的含量通常要比米面、蔬菜、水果食品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文献指出我国海产品中的砷含量,鱼类为260~2380 ppb (十亿分之一) 、甲壳类为90~7540 ppb (十亿分之一) 。 但是你大可不必惊慌,以虾为例,虾中的无机砷含量大多只占到总砷量的0.1%,最高也不会超过1%,其中大部分组成都是无毒的砷甜菜碱:(CH3)3As+CH2CO2- 。 六.我们每天会从食物中吸收多少砷?其中有毒的无机砷又有多少? WHO建议的无机砷安全摄入量为每人每日129微克。可见我国目前人均摄入的数据并未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安全摄入量。 国际上对食品中砷的卫生学评价均以无机砷为依据,这也说明食品中的有机砷(如虾中的砷)对人体并无卫生上的影响。 无机砷在人体中有着积累性,长期超过是会慢性中毒的。通常只要注意食品的多样化,不暴饮暴食有污染的食品,就不会发生慢性中毒。 从1971年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因其缺水曾为之援助开挖了许多深水井,却不料地下深处的砷反而因此污染了地下水。盂加拉国卫生部长承认,该国64个地区中有61个地区的深水井砷含量超标,约有2900万人深受砷污染危害,其中有1.51万人被确诊为砷病患者。 九.会发生如流言中所说的“吃了虾再吃维生素C就会急性中毒”的事吗? 这是知道一点化学知识但又根本不懂化学的人炮制出来的。吃食品吃出急性砷中毒,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除非食品受到了严重的砷污染或是有人投毒。 如以虾中含砷量来计算,要吃多少虾才会中毒呢?按虾中的含砷量如为5mg/kg(取有关文献提供的平均值)计算,一顿吃500克虾也不过2.5mg总砷,远低于成人的每日无机砷的安全摄入量(已知中毒剂量为10~50mg,致死量为0.1-0.2克)。 有好事者曾追查“虾+维生素C=砒霜中毒”的出处,查到这条消息最初是从台湾新竹县竹东镇工研院环安中心处理组资源化室林莉玲发出的,专门去电话到台湾询问,结果说“此篇文章并非林小姐所发出,而她也不知有这样的一篇研究报告。”请问:你还相信这一流言吗? 如果你杞人之忧的实在要担心无机砷转化为砒霜,恐怕最要担心的还是米面,因为它们中的无机砷要比虾中的无机砷多,那么,你会不吃米面+蔬菜(有维生素C)吗? 十.既然食品中含有砷,我们是不是要谈砷“色变”呢? 长期吃受砷污染的食品或水,是会慢性中毒的。但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