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茶商的收藏往事
清代,一条起自福建武夷山,溯长江、跨黄河,穿越中原山水,横跨戈壁草原,经恰克图,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长达1.3万公里的万里茶道,成为中国茶叶向外销售的黄金通道。得益于这条堪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商贸通道,中俄蒙三国沿线城镇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并留下了无数文化遗产。
随着中俄蒙三国将万里茶道联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许多尘封的往事被人们发现,当年那些驰骋在万里茶道上的大茶商和他们的收藏往事,也成为媒体聚焦、大众注目的热点。而榆次常家、祁县渠家、何家、乔家等茶商家族的收藏,尤为精彩。
?碳遥捍笤褐杏胁厥槁?
乾隆年间,乔家在包头创立“广盛公”“复盛公”商铺,领跑包头商界一百多年。包头城至今仍流传“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乔家第三代乔致庸时,将乔家商业推向全盛。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致庸从乞丐手上偶然得到一张百年商路地图。乔致庸冒险重新疏通因太平军活动而尘封多年的万里茶路,开设大德诚号,兼营钱庄和茶庄。把握商机,又进入票号业,终于使乔家财富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据说乔致庸素性恬淡、酷嗜读书,在带领家族事业发展之后,急流勇退,将商务全权委任长孙,自己则休闲家居,闭门课子,“肆力史册,广购图书,效法燕山窦氏,严饬子孙无少懈”。据《祁县志》记载,明末清初戴氏丹枫阁,清中叶颉氏松鹤楼、乔氏黄叶楼,晚清何氏对蒙轩、乔氏昆仲之有融斋、息影园均为藏书万卷之所。
乔家第四代乔超五,字朗山,同治十年(1871)任直隶知县,光绪初补新城知县,颇有政声。喜好读书,嗜书成癖,收藏丰富,据记载所藏元明版书甚多,有宋版《博古图》、《李太白集》等数种,其孙乔晋枚曾请书业诚店员为其整理,造书目一册,分装六十余大木箱。当时的有融斋、息影园即是以乔致庸为首的乔家的藏书楼。乔家的藏书,于1948年流落民间。《祁县人民文化馆收藏古书登记册》上,记载的捐书人有渠仁甫、乔贞士、何晓楼等,祁县有关部门曾经认为,乔贞士是乔家后人,她捐献的古籍366种应为乔家所有,后来访问渠家后人,得知乔贞士是渠家媳妇,所捐之书,为渠家另一支所有。
乔家还有不少人喜欢收藏古玩、文物,如乔景僖、乔映南父子。据说乔氏父子收藏的鼻烟壶就有数十个。乔家还收藏有《文昌帝君阴鸷文》,这篇文章选用七八十块寿山石、青田石等名贵材料,由明代著名篆刻家文彭操刀刻制的印章,每块上面刻文一句,合起来是一篇。此物原为清贵族端方之物,端方和乔家素有来往,曾经在乔家住过。后来端方遭暗杀身亡,此物便归乔家。无奈此物归乔所有时就缺一块,乔家常引为憾事。
乔家虽然富有,但玩起收藏却深谙买卖之道。一次,古玩商贩携几件名贵玉石到乔家,乔映南见内中有一块印章,上刻“欲广福田须平心地”几字,正是所缺的印章,心中大喜却不露声色,反而说:“这些破玩艺儿也拿来,快拿走吧!”
贩客连忙说:“不敢,不敢,知道这几件不入尊目,以后我有好的再来孝敬,不过年前手头有些拮据……”映南说:“早说不就完了,谁让咱们是老相识呢!”遂让人从账房支50银元交给对方,贩客千恩万谢,坚持要把东西留下。
乔映南说:“既然你过意不去,就把这块印章留下让孩子们托个福,我也不白拿,再给你50元,好好过年吧。”古董贩商喜出望外,高兴而去。乔映南以较低的代价使整篇成为完璧。
常家:法帖深藏育人才
山西榆次车辋常氏家族,历经几代人艰苦创业,驰骋万里荒漠,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开创了中俄茶叶贸易之路,成为一支数百年长盛不衰、堪称中国外贸第一世家的名门望族。据《山西外贸志》记载:“在恰克图从事对外贸易的众多山西商号中,经营历史最长、规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车辋常家。常氏一门,从常万达于乾隆时从事此项贸易开始,子孙相承,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朝,沿袭200多年,尤其到了晚清,在恰克图十余个较大的商号中,常氏一门竟独占其四,堪称为清代本省的外贸世家。”
常家九世第三子常万达生逢康乾盛世,中年时代又适逢中俄贸易在《尼布楚条约》的引领下蓬勃发展。常万达审时度势,为开辟新的经商路线,于乾隆十六年(1751)决定率三子由张家口迁居中俄边境的重要通商口岸恰克图。常万达的远见、谋略和信义,赢得了俄商及俄国政府的重视,同意他把茶叶生意做到了俄国境内的莫斯科、新西伯利亚等十余个城市,以后又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使其茶叶之道延长到13000多公里,成了名副其实的“万里茶路”。常万达及其后辈子孙采茶武夷山,纵贯全中国,横穿大戈壁,万里牵骆驼,绵延150年,把数千万篓的红茶、绿茶、砖茶、盒茶销往欧洲,又把数亿万两的白银运回国内,成为名震四方的富豪。
常氏家族秉承“学而优则贾”的家规,注重以儒学孝义树立品德,这种尊儒重教的优良家风,抚育了一批又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优秀商业管理人才。在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下,常氏家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