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

附件2 作者姓名:杨煜达 论文题目: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 作者简介:杨煜达,男,1968年9月出生,2002年9月师从于复旦大学邹逸麟教授,于2005年6月获博士学位。 中 文 摘 要 云南地处北半球低纬高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到多种季风环流的影响。其气候的演变,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对这一地区的历史气候进行研究,讨论其气候变化的特点和机制,对亚洲季风和全球变化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利用档案、方志和文集等历史文献中的相关资料,以恢复重建高分辨率的清代(1711-1911年)云南雨季开始期、昆明雨季强弱和冬季平均气温序列为中心,并进行相关方法上的探索。主要的研究和结论如下: 在前人基础上,系统收集和整理了档案、方志和文集中存留的相关史料,并利用ACCESS数据库软件,建立了目前最完备的云南历史气候史料数据库。其中包含近4000条档案中的史料,6000余条方志和文集中的史料,合计总数超过了1万条。这不仅为本文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资料平台。 初步探索了清代气象情况奏报制度的形成,并通过对清代档案中官员奏报的降水、灾害和收成资料的具体研究和分析,找出影响其奏报精度的因子和变化情况,指出其中存在着明显的系统偏差,即降水资料对于降水偏少敏感度偏低,前后资料的内容也有明显差别。灾害记录中,对旱灾的记载明显偏少。同时,在光绪朝以前灾害记录较少,但光绪朝开始,灾害记录则明显增多。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对历史天气资料系统偏差的检验方法。 雨季来临和云南夏季风的建立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现代雨季开始情况的分析,具体找出科学可行的利用文献资料进行雨季复原的方法,对云南1711-1911年间的雨季早晚进行了复原,并利用多种资料对复原结果进行了检验。对近300年雨季早晚序列的初步分析表明,云南雨季开始期的年际和年代际的波动都较为剧烈,在长时段上也有明显的变化,从18世纪初雨季开始期逐渐转向偏早,在19世纪初,雨季开始期逐渐转向偏后,到1911年以后雨季开始期又开始转向偏早,并存在明显的准3年和11年周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云南夏季风的变迁。同时发现,El Nino事件对云南雨季的开始期有重要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明显减弱的时期。可能意味着ENSO事件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存在某种震荡。 结合历史资料的情况,探索精度介于降水量复原和旱涝等级间的雨季降水等级的复原方法。并采取了旨在纠正资料中系统偏差的措施,有效地解决了问题。重建了1711-1911年间昆明的雨季降水序列,并利用多种资料进行了检验。分析表明,1711-1911年200年间昆明雨季降水可分为4个大的阶段,即1711-1770年左右的偏少期,1771-1800年左右的偏多期,1810-1850年左右的偏多期,然后是1851-1911年间偏多期。总的说来,18世纪的雨季降水略少于19世纪。和其它地区的印度季风降水序列的比较表明,其变迁皆有所不同。太阳活动的长周期有可能影响到昆明的雨季降水。 建立冬季降雪和干季降水的双因子回归方程,恢复了1721-1855年间昆明的冬季平均气温序列,这是目前重建的低纬度地区第一个高分辨率的历史气温序列。并利用物候资料补出了1856-1900年间的10年冬季平均温度序列。分析表明,18-19世纪昆明处于偏冷的时期,但又有一定的波动,大体可分为7个阶段。且昆明气温存在跃升现象,这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昆明冬季平均气温的跃升有所类似。而和全国其它地方比较,虽然在大的冷暖方面存在一致性,但也有很多差异,如十八世纪的暖期在昆明表现就不明显。 对发生在1815-1817年间遍及云南大部分地区的大饥荒的气候成因进行了考察,指出传统上认为这一次大饥荒是旱灾造成的说法不能成立,大饥荒应是连年夏秋低温导致的农作物大幅减产造成的,而这次低温冷害主要是1815年春天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上的坦博拉火山喷发引起的。在昆明地区8月平均气温较多年平均气温年份可能低2.5~3℃,在某些地方降温幅度还超过昆明。这次低温应在全国范围内都存在,但仅在低纬高原地区和北方农牧交错带附近造成较大影响。 对1905~1907年间云南导致严重饥荒的连续性的旱涝灾害的天气成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1905年和1907年的先旱后涝都有El Nino事件的背景,而1906年的大旱则可能是东亚季风环流的异常所造成。连续性的大灾可能和气候转折期的不稳定有关。对大灾的社会原因的分析表明,咸同战乱以后的社会重建未能很好进行,仓储衰败,水利失修,鸦片大量种植使全社会的粮食生产和储备能力下降,加剧了大灾的破坏性。而对这一次大灾,社会作出了积极的反应。以官府为主导,地方士绅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由于通讯、铁路和报业的发展,国内其它地方也对云南的大灾赈济给予了支持。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