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区大学融入式课程设计基本概念
小時候做什麼都是別人決定 一起來看一部廣告片吧! 看完影片再來想想這些概念 成人學習者有清楚的自我概念可以進行自我導向學習 成人擁有豐富的經驗可成為學習的資源 成人的學習準備度與他們的社會角色有關 成人學習的取向以生活問題為中心 您的課程已經關切到哪些面向? 課程規劃過程有聆聽學員想學什麼東西 課程的內容有妥善運用到學員的主觀經驗 課程的內容有關切到學員的社會角色需求 課程內容能幫助學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但是…… 每個成人真的都有自主選擇能力嗎? 再來看另一部短片:分手快樂 所以關切到上述面向就是好嗎? 是否有成人缺乏清楚的自我概念,也不知道自己最佳利益? 有沒有成人的經驗是會阻礙學習的? 依循成人的社會角色來決定學什麼東西是否可能只是在滿足父母、老闆或其他人)的期待? 與實際生活問題無關的知識不值得學習嗎? 要反思學習經常得有重大挫折 如果你每天都過得很「順暢」,多半是在重複原來的生活習慣。這時候很難產生「反思學習」。 如果有一天你覺得過得很「艱辛」,表示你以前的經驗或知識無法順利解決當下的處境。這時候,正好是你重新反省生活習慣或價值觀的好機會。 也就是說,「反思學習」通常發生在我們覺得不一致、不舒服或面臨重大衝擊時。 您的課程是在重複習慣還是促進反思? 讓對某項議題或知識還不清楚的學員,自己隨意選擇了不適合他們的生活方式或價值觀。 讓學原繼續停留在他們原來的生活習慣或價值觀,而沒有嘗試新生活方式或生命價值的機會。 讓學習者只是為了討好老闆(或其他人)而被迫學習。 讓學習者只能停留在生活經驗,而無法接觸到抽象層次的學理知識? 徐老師你自己這堂課呢? 要刮別人鬍子之前,先刮好自己的鬍子! 好吧!我先讓大家感受一下什麼叫做「重大衝擊」吧! 1.送禮的小朋友的衝擊 2.給在座各位的衝擊 「重大衝擊」通常與日常 生活方式或價值觀相反 換你們自我檢視了! 您對自己是否足夠瞭解?明白自己為何來社大任教? 您對於所任教的課程內容是否有屬於您自己的感動?並且能夠提升您的生命品質? 您所任教的課程是否有提供「另類生活方式」,甚至是「反面價值觀」讓學生產生不一致的碰撞? 您是否知道如何在您任教的課程中進修?還是您也不知道如何精進自己的專業理論或技巧? 再來分組聊聊大家的經驗吧! 請依照各位講師所屬社大,五個人分成一組,並分別討論下列議題: 1.由講師完全依照「教科書內容」來上課,對講師及學生的優缺點為何? 2.由講師完全依照「自己體驗的感受」來上課,對講師及學生的優缺點為何? 3.講師完全讓「學生分享各自經驗」,對講師自己及學生的優缺點為何? 4.講師完全依照「社區環境的內容」來上課,對講師及的優缺點為何? 四個面向各自紛飛的利弊 社大講師必須面對的挑戰是(1/2) 教科書的知識技能雖有價值,但也有侷限性,因此必須用老師和學生的主觀經驗與其相互對照、碰撞、甚至修正。 講師和學生的主觀經驗雖有真實性,但如果只停留在經驗層次,教學或學習就容易劃地自限,甚至淪為片斷感覺而無法深化或完整化。 社大講師必須面對的挑戰是(2/2) 如果老師無法了解、承認自己知識或經驗的有限,上起課來就容易因為過於緊張而顯得裝腔作勢,無法產生友善的教學互動。 如果連老師自己都不明白所教授的知識技能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更不用談幫助學生提升生命品質。 好的教學與課程設計應該是…… 講師清楚了解且承認自己知識技能的有限,願意開放心胸與學生一起探討、成長,而不是硬撐。 既能清楚介紹教科書裡的「客觀知識技能」,又能邀請學生一同拿「主觀經驗」與這些知識技能對話,甚至質疑、調整、修正這些知識技能。 老師要先了解所教授的知識技能如何改善生命品質,才能幫助學生用這些知能提昇生命品質。 這種優質的課程設計就是融入式課程 融入式課程一定有「主軸課程」和「融入議題」 「主軸課程」通常是教科書中客觀的知識技能 「融入議題」通常是與講師和學習者相關的「主觀經驗」,它們可以是個人參與家庭、社團、社區、職場或其他公共事務的感受與想法,也可以是真實世界中的人文、社會與自然環境。 融入式課程才是回歸教育本質 第一種融入式課程的策略 將社區實體視為「外在客觀知能」融入課程 (具體化課程內容) 1.將教科書中的客觀知識技能設定為「主軸課程」 2.將學習者主觀經驗或社區人文、社會與自然環境設定成「融入議題」 3.將「融入議題」當成說明「主軸課程」的實例,幫助學習者了解課程內容 第二種融入式課程的策略 將社區實體視為「可建構的對象」融入課程 (換個角度看生活世界) 1.將教科書中的客觀知識技能設定為「主軸課程」。 2.將學習者主觀經驗或社區人文、社會與自然環境設定成「融入議題」 3.邀請學習者以「融入議題」與「主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