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路上瘾
教師角色扮演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然而,過去社會對「教師」地位的推崇,使得師/生間常常處於對立的立場(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網路時代來臨,華人社會第一次能夠重新衡估師生關係 不變的部份 瞭解學生 關心學生 良好溝通: 容忍與接受、贏得信任、傾聽、引導 貓鼠關係轉變成亦師亦友 如同看待子女一般對待學生 當老師溫和的說明課程進行的方式時 我只有一個念頭___把電腦丟到大海裡 對於電子媒體狂潮我毫無抗體 卻仍依戀著原有的閱讀姿勢 筆端輕揚美麗的文字線條 人與人之間緩慢而攸遠的情意 啊!The good old time 這堂課是我告別的紀念碑 終將如夸父逐日般在無邊的電子資訊中 解我突如其來的生存的焦慮 --玉仙,第一堂課後的心情 螢幕裡可以下一場大雨 你以為自己會淋濕 卻不然 反到只剩一雙乾澀靜默的眼 閱讀幾度有聲變無聲 又無聲變有聲 最能清楚的是 滑鼠在指尖下答答的奔跑 答 答答 答答答答 資訊文明一日千里 PS 若在電腦抓雨聲、滑鼠聲的音效,那麼大家的閱讀感知 過程,聽覺便被強化了。 PS‘ 嗯!請開喇叭。﹝但是我沒有附音效檔,所以還是請大 家開腦袋裡的喇叭﹞ --淑萍,回應玉仙 網際網路輔助教學 E-mail建立群組(合作學習) 傳送教學相關資料 學生集體創作並激盪創意 電子期刊編輯 師生論文指導,MSN生活即時輔導 教師的團隊合作學習(整合計畫申請) 系中教師對學生的合作輔導模式(以大專生國科會研究計畫申請為例) 網際網路特性 匿名性、便利性、互動性、逃避性 互動性媒體、個人性媒體、複合媒體 選擇性與替代性:局部性接觸 線上活動排擠真實生活與傳統媒介(睡眠、電視、書籍、報紙、廣播….) 網路沈迷與上癮 Net-Generation:未來的社會觀 「現實生活不過是我螢幕上的諸多視窗之一,而且他通常還不是最好的一個。」一個美國大學生如是說,他所流連的電腦世界,其真實程度絕不遜於真實生活。他在「泥巴」中扮演四種不同的角色(包風情萬種的女性、牛仔型的男人、性別不詳的兔子,及一個他不願意透露的角色),同時在電腦上完成作業。他分配他的心靈,在一個接一個的視窗中轉換。電腦及網路允許他發展他不同的面貌,就像另一使用者說的,「裝誰像誰,誰裝誰誰就像誰。」 我確實以一個男性人物的身分出現在「泥巴」上時,我才終於體驗到那種我過去一直認為屬於人類天賦權利的自由行動權。….我感覺十分的自由。做為女性,想以自己有事為由,推掉另一個人想與你談話的要求並不簡單。但做為「泥巴」上的男性人物,這樣做(好言好語地做)似乎很自然,沒有人因而指斥我。當然,我的反應道出「泥巴」中性別的社交架構,就像它同樣也道出我心目中的性別架構一樣。 -Turkle 虛擬社區中的角色扮演,不必訴求真實生活中的對應,人們不但可以自我啟蒙,揭露出潛意識中的慾念,更可以實驗不同的角色扮演,模糊了自我的分位,也擴展了自我的範囿 「螢幕中的自我」(Life on the Screen) 真實與虛擬世界間的分際消失,不但造成自我的模糊化,更使得角色與互動關係的建立,都是以擬態的方式建構出來的,不同身份在不同視窗間切換,正如同不同節目在不同電視頻道間切換,對處於真實世界中的網友,不過就是擬態間的相互滲透。各種不同擬態間的切換關係,在虛擬空間中構築出一套擬態文化(culture of simulation) 在不同的虛擬空間中,網友可以長期經營其認同感,網站對網友具有不同的黏性(stickiness)。人們所以會「黏」在一些網站上,除了因為真實世界的推力,以及虛擬社區的吸引力外,在虛擬社區中長期互動所經營出的「凝聚力」才是網友認同感的來源所在 「我說臭蟲啊~~那你又為什麼上網呢?」夏天反問。 螢幕突然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吐出兩個字:「逃避。」 「逃避什麼?」換夏天追問。 「就是逃咩。逃避你的作業,你的老闆,你的工作,你的愛人,一切可以把你綁得死死的現實世界。」 基本需求與高峰經驗 休閒娛樂、社交、知識、購物、工作 生理需求(網路色情、虛擬性愛) 安全需求(匿名性:污名化團體) 愛與歸屬需求(網路交友、網路戀情) 受尊重需求(另類英雄、網路利他主義) 自我實現需求 (網路學習與個人成就) 高峰經驗(連線電玩重度上癮) 視窗切換:複合媒體、複合需求 沉浸(flow)理論 (M.Csikszentmihalyi,1975) 「使用者進入一種共同的經驗模式,在其中使用者好像被吸引進去,意識集中在一個非常狹窄的範圍內,所以一些不相關的知覺和想法都被過濾掉,並且喪失自覺,只對具體目標和明確的回饋有反應,透過對環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