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所有概念整理.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物理所有概念整理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汇总 八年级上册 引言: 1、物理学是研究有关物质、运动、能量等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学习对自然奥秘进行探究的方法,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并领悟物理与生活、与社会 的关系。 2、科学探究所包含的要素有:⑴发现并提出问题;⑵做出猜想和假设;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⑷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⑸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⑹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⑺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交流和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 第一章 《声现象》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4、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它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声能。 5、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是响度、音调、音色,人们通常将它们称为声音的三要素。 6、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频率 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7、声音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例如:某人的心跳的频率是1.2Hz,其意义是:某人的心脏每秒跳动1.2次 8、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振幅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9、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 10、音调高的声音其响度不一定大,同理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 11、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 12、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在一个充满水的长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是在自来水管中传播的,最后一次是在 空气中传播的。 13、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固体废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14、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物体有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其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是指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波形是无规律的。 15、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或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6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0dB。不同级别的声音对人们的影响不同。为了保证人的正常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听力不受损伤,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 17、减弱噪声的途径有(1)在声源产生处控制(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 (2)在传播过程中(隔声、吸声和消声)(3)在人耳处减弱澡声(戴护耳器, 如耳罩、耳塞、头盔等),其中最有效的是在声源产生处控制。 18、各种材料的隔声性能是不同的,除隔声材料外,物理学还利用“以声消声”的方法来控制噪声,这种技术叫“有源消声技术”。以声消声是利用两个声波的疏部和密部相互抵消进行的。 19、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在20Hz至20000Hz之间,把它叫做可听声。 20、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21、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超声波已广泛运用于探伤、定位、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造影等方面。次声波具有可以传得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且无孔不入等特点。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以便有效地避免它的危害,并将它作为预报地震、台风的依据和监测核爆炸的手段。 22、超声波测速根据多普勒效应;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不能区分则回声加强原声。 第二章 《物态变化》 1、通常情况下,人们将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称为物质的三态。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其中需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三种形式,需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三种形式。 2、固态物质其形状和体积固定,不具有流动性;液态物质形状不固定体积固定具有流动性;而气态物质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且具有流动性。 3、酒精灯的使用:⑴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⑵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⑶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⑷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有“高”“低”之分,而无“有”“无”之别。 5、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6、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所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