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初中语文散步.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散步

6 散 步 R ·七年级上册 作者名片 莫怀戚(1951—2014),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发表各类作品近500万字。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著有小说《诗礼人家》《透支时代》《花样年月》等。 文体知识 散文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神不散”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分歧( ) 蹲下( ) 煎熬( ) 鲜嫩( ) 咕咕( ) 霎时( ) 粼粼( ) 字词学习 ◆生难字 qí dūn áo nèn ɡū shà lín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散步的时间: 散步的地点: 散步的人物: 散步中发生了什么: 谁来解决分歧: 为什么我来解决: 初春 田野 我、母亲、妻子、儿子 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⑦我要如何解决: ⑧最后是如何选择的: ⑨为什么选择了小路: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母亲改变了主意。 本文主要讲了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初春在田野散步,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解读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儿子、“我” 是什么样的人? 母亲 “我”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孝顺,善良 妻子 贤惠 儿子 聪明、懂事 (1)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①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老迈、顺从、儿子诚恳、孝敬,并且为下文背母亲埋下了伏笔。 ②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 时那样……我说:“走大路。” 细节描写: 散步时发生分歧,“我”最终决定委屈儿子,选择走大路,体现了“ 我” 对母亲的尊敬和孝顺。 (2)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妻子温柔贤惠,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备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的高尚情操;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做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 “我”和妻子之间 母亲和儿子之间 母子情 夫妻情 祖孙情 互敬互爱、珍爱亲情、尊老爱幼 齐读最后一段: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动作描写:“慢慢地”“稳稳地”表现了“ 我” 和妻子尊老爱幼,生怕稍有闪失会给自己所背的亲人带来惊恐、不安甚至害怕的心理。 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我”和妻子人到中年,站在人生的中点上,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肩负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形象地表明了“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先顾老的一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深入探究 1.这篇短文是一篇精美的散文。你能说说美在哪里吗? * *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