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严格无菌-太和医院.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留置导尿严格无菌-太和医院

* * 3、密闭式无菌引流 维持持续的密闭无菌引流系统(Ⅰ类) 不要分离导尿管和引流管,除非必须冲洗导尿管(Ⅰ类) 如果违反了无菌操作、出现了导尿管和引流管连接处分离或渗漏,应消毒后再用无菌技术重新放置集尿系统。(Ⅰ类) * 3.1关于膀胱冲洗 尽可能避免冲洗,除非预测会发生阻塞(如前列腺 或膀胱手术后可能出现出血)采用密闭持续冲洗预 防阻塞。为了解除由于凝块、粘液或其他原因造成 的阻塞,可采用间断冲洗法。 尚未证明持续抗生素膀胱冲洗的有效性,故也不应做为常规预防感染的 措施来执行。Ⅱ类 导尿管-引流管连接处前应先进行消毒。Ⅱ类 * 3.2导尿标本的采集 (1)如果需要少量新鲜尿液作检查,先用消 毒剂消毒导尿管出口或采样口,再用无 菌针和注射器吸取尿液。Ⅰ类 (2)如果需要大量尿液作特殊分析,应运用 无菌操作从引流袋内获取。Ⅰ类 * 3.3 尿液引流的观察 (1)维持通畅的尿液引流(Ⅰ类 (2)为达到通畅的尿液引流 (Ⅰ类): ①导尿管和引流管均应避免扭结; ②集尿袋应定时排空在每个病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内 (引流管不能接触未灭菌的容器); ③导尿管功能不良或阻塞时应予以冲洗或必要时重 新放置; ④集尿袋应放置在膀胱水平以下。 * 3.4 尿道口的护理 最近研究表明每天2次用聚乙烯吡咯酮碘消毒 或每天用肥皂和水清洁不能降低与导管相关的尿路 感染。不赞同用上述2种方法每天进行尿道 护理(Ⅱ类) * 3.5 插管病人的空间隔离 为减少交叉感染发生的机会,留置导管的感染 病人和非感染病人不应住同一房间或相邻 床位。Ⅲ类 3.6 细菌学监测 插管病人常规细菌学监测作为感染控制措施的 意义还未确立,故不推荐常规细菌学监测。Ⅲ类 3.7 不予以预防性抗感染 可能诱发耐药菌感染 * 留置导尿后要加强保护以预防滑动和牵 引尿道(Ⅰ类) 3.8导尿防滑动 看懂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 尿细菌涂片及尿培养 尿细菌涂片:出结果快,较为粗略 尿培养:3-7天,膀胱穿刺尿培养(金标准)、清洁中段尿培养 真性菌尿:在排除假阳性的前提下,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 105/ml:无症状则要求两次细菌培养均为有意义的细菌尿,且为同一菌种;胱穿刺尿细菌培养有细菌生长 高渗培养——L型细菌,生存于肾髓质的高渗环境,普通培养基不能生长,一旦环境转好,可复燃,尿培养阴性的慢性肾盂肾炎约20%可找到L型细菌,以变形杆菌感染多见 治疗原则 尿路感染 痊愈/有效/治疗失败 休息,营养 多饮水 勤排尿 抗感染 去除易感因素 简化尿液、对症处理 尿感抗感染治疗目标 治疗目标 “四最” 最小副作用 最佳疗效 最少耐药 最低费用 抗生素应用原则 药物肾内及尿液浓度高;肾毒性小,副作用少 据培养结果药敏选药,经验用药针对G-杆菌 疗效不佳或耐药时联合用药;尿路感染不同类型疗程不同 药敏选药 尿液浓度高 毒副作用少 必要时联合用药 区别疗程 Thank You!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专业交流 模板超市 设计服务 NordriDesign中国专业PowerPoint媒体设计与开发 本作品的提供是以适用知识共享组织的公共许可( 简称“CCPL” 或 “许可”) 条款为前提的。本作品受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保护。对本作品的使用不得超越本许可授权的范围。 如您行使本许可授予的使用本作品的权利,就表明您接受并同意遵守本许可的条款。在您接受这些条款和规定的前提下,许可人授予您本许可所包括的权利。 查看全部… LOGO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防控 (CAUTI) 太和医院防保感控处 陈新河 目 录 尿路生理 感染定义 导管对尿路感染的影响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控制 肾脏结构 原尿生成——终末尿排出的通路 包括: 上尿路:肾小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 下尿路:膀胱、尿道 肾脏结构 目 录 尿路生理 感染定义 导管对尿路感染的影响 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控制 病原微生物侵入导致的有菌性炎症 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衣、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 炎症——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感染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