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2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22

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参加淞沪铁路通车典礼的一位记者在《申报》上写文章说:“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半”“先闻摇铃之声”“又继以汽笛数声,而即闻 作响声者,车即由渐而快驶矣。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注目凝视。” 中国人对火车的反应 中国人对火车有哪些反应?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 好奇 疑惧或疑惧 支持或反对 人们接受新事物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 火车,这个最初被慈禧太后看成会喷火吐烟的怪物。“这个怪物整天跑不累啊,它吃得是什么呢?”老佛爷慈禧发话了,“我们有牛车、马车、人力车,还要火车干什么?” 保守派认为火车这种喷火的大蟒,决不能贸然引进。他们认为,铁路容易伤地脉,你遇到山就要开隧道,你把山神地神全都惹怒了,会带来大灾难。他们历数修铁路的种种弊端,比如说火车叫声,会让老百姓害怕,扰民。 拖着辫子的洋务派们,不想轻易地放弃他们在西方曾经见过的隆隆奔驰的火车。他们纷纷向深藏在宫闱里的慈禧老佛爷递送奏章,试图改变她对火车的看法。 1、出行更加便捷,增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 2、运输量大,速度快,促进了货物的运输。 3、促进了铁路经济和港口经济的发展。 4、为邮政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5、促进了人们观念的改变,一些传统行业走向衰落,以此为生的人们大量失业,生活经艰辛。 6、一些新的村镇发展起来,一些传统的市镇因交通不便迅速衰落。 新型交通工具传入中国的影响: 民国时期的接线员 1882年,上海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电话局。到了20世纪30年代,拨打号码的自动电话才逐渐代替了人工接线电话。根据英文的译音,人们称电话为“德律风”。 〇还有哪些日常用品称呼的来历类似于电话? 〇想一想,我国古代有那么多世界领先的发明,为什么近代的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 从当时的社会制度、教育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找原因。 三明治、白兰地、维他命、沙发、麦克风、、卡通片等。 电报 ?19世纪70年代,丹麦  私自在上海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 ?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推广到各省 ?20世纪初,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 电话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设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1949年,电话普及率仅为0.05% 电讯 新中国,北京为中心,全国通讯网络; 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 2000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跃居世界第二。 近年,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等 通迅工具之变化 街 头 阅 报 报业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哪些影响? 增加了信息量,拓展了视野,宣传了新思想,推动社会的进步。 正在演出的艺人 围着西洋镜的儿童 1905年11月,北京丰泰照相馆 的老板任景丰,在自家照相馆 中的露天空地上,拍摄了中国 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京 剧《定军山》。 民国时期上海电影院 科学思想渐入人心 清末,科举考试被废除。 1912年中国初中课程表 修身 国文 外国语 历史 地理 数学 博物 理化 法制经济 图画 乐歌 体操 手工 家事(女) 园艺(女) 缝纫(女) 当时的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过去和现在各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清朝科目 《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目的 参加科举考试 结果 培养了封建专制盲目拥护者 清朝教育制度 民国教育制度 民国科目 国文 修身 地理 数学 博物 理化 法制经济 外国语 自然 科学 传统 国际 乐歌 图画 手工 体操 艺术 目的 培养专业知识人才 结果 引导着中国社会缓慢而不可逆转地向着文明和进步前进 1.科举制度培养出来的是封建统治下的盲从者和拥护者,而近代教育制度所要培养的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2.由于受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当时还出现了不少手工方面的课程。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 社会习俗之变化                     “废止缠足”   缠足的风俗在中国历史上历时一千余年,蔓延极广。   妇女缠过的畸形小脚被美化为“三寸金莲”,受到人们的广泛赞美。   缠足沿习千年的重要原因就是婚姻。婚姻的好坏取决于脚的大小,实际上女人一生的意义都在这双脚上。 缠足起源之迷 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五代以前中国女子是不缠足的。古语云:“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古代妇女缠足是个异常痛苦的过程,通常会选在女孩五六岁时开始缠足,因为脚骨还未长大、长硬,较易收效,目标是将小脚缠成符合“瘦、小、尖、弯、香、软、正”七个要诀的小脚。。 提倡天足 淑妃——文绣 文绣出生于满洲正三旗中的镶黄旗的贵族家庭,可惜在她的父亲端恭病逝不多时日,大清朝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