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0.哈姆莱特(节选)教材优化全析-粤教版必修5.docVIP

高中语文-10.哈姆莱特(节选)教材优化全析-粤教版必修5.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10.哈姆莱特(节选)教材优化全析-粤教版必修5

10 哈姆莱特(节选) 学习目标导航 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 2.通过把握剧情,了解剧本主题;通过分析诗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心理。 3.理解莎士比亚戏剧的悲剧艺术美,领会其人文主义理想。 自主研学平台 一、作家作品 1.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年),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后因父亲破产,15岁时停止了学业,后来跟随一个剧团流浪到伦敦。据说他曾在戏剧院门口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进入剧团打杂当配角,一边演戏,一边写剧本。1590年,莎士比亚创作了历史剧《亨利六世》,这是他戏剧创作的真正开始 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590—1600年,包括10部喜剧(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9部历史剧(如《理查三世》等),3部悲剧(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共32部戏剧。这个时期他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已经形成,他对实现人文主义的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基本倾向是乐观的。这个时期的悲剧都带有乐观气氛,《罗密欧与朱丽叶》被称为“乐观主义的悲剧”。第二个时期是1601—1608年,包括7部悲剧(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作于这个时期)、4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这个时期是他戏剧创作的成熟期。第三个时期是1609—1613年,包括3部喜剧(主要是传奇剧)和一些历史剧。 湾省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笔下的悲剧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他的戏剧以语言丰富著称,有人说他的用词是“千古独步”。另外莎剧的重要特点是各种戏剧因素的有机融合。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在莎剧中,“崇高和卑贱、恐怖和滑稽、豪迈和诙谐、离奇和古怪混合在一起”。在他的一些喜剧中有悲剧的成分,而在他的一些悲剧中又有喜剧的因素,如前面提到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2.文艺复兴运动:是以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特点的反封建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思想体系是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文学艺术的繁荣,对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英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代表这一时期文学最高水平的是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文艺复兴是一个统一的思想文化运动,这种思想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反对神权、神性,宣扬人权、人性,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和世界观。人文主义所说的“人”,实质上是理想化了的资产阶级自身和资产者个人,其思想基础为人性论:肯定人的价值,赞美人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推崇知识,主张平等。 3.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这时的斗争锋芒是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宗教世界观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等。 4.《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人文主义教育期间,国内发生了意外的变故,他的叔父克劳狄斯毒死了老王,篡夺了王位,母亲在老王死后仅两个月就匆匆改嫁新王。哈姆莱特回国后,叔父声称老王是在花园里被毒蛇咬死的,但哈姆莱特对这一切的变故充满了疑虑。就在这时,父王的鬼魂告诉了他真相,并嘱其报仇。从此哈姆莱特陷入了内心的矛盾之中。为了证实父王鬼魂的话是真是假,哈姆莱特先是用装疯来试探敌手,后又通过一场“戏中戏”来证实了鬼魂的话,决心复仇。在一次和母亲谈话时,哈姆莱特误把自己情人的父亲——大臣波洛涅斯——当成奸王杀死。情人因失恋、失父而精神失常,落水而死。奸王借机挑拨波洛涅斯的儿子为父报仇,并用利剑、毒剑、毒酒三重陷阱欲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比武中,王后饮了毒酒,哈姆莱特和波洛涅斯的儿子都中毒剑,波洛涅斯的儿子临死前说出了克劳狄斯的奸计,哈姆莱特拼尽最后力气,杀死了奸王,随后死去。 二、写作背景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悲剧的题材来源于古老的丹麦历史传说。这个故事最早记载在12世纪末丹麦历史学家萨克斯所写的《丹麦史》中。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贝尔福莱在《悲剧故事选编》(1576年)中也曾转述过。莎士比亚创作之前,这个故事就已被搬上了舞台,曾在1596年上演,据认为是出自基德手笔。但在传统的有关哈姆莱特传说中,一般都以复仇为主题,是一个典型的中世纪宫廷复仇故事,缺乏重大的意义。莎士比亚把时代的人文主义精神注入到古老的题材,获得了不朽的艺术价值。这部悲剧的剧情虽然发生在中世纪的丹麦,但作品所揭示的环境气氛及人物的精神面貌,却典型地反映了16世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