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世纪阅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地震哑度烈度区的分析-中国地震信息网
第 3O卷 第 4期 地 震 VoI.3O,No.4
2010年 10月 EARTHQUAKE Oct.,2010
20世纪 90年代 以来中国大陆地震
Ⅵ度烈度 区的分析研究
刘在涛,姜立新,杨桂岭,冯 蔚,帅向华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 100045)
摘要 :本文以 105。E为界将 中国大陆分为西部和东部 ,对 2O世纪 9O年代以来 中国大 陆 102个
典型震例实际调查烈度结果进行分析研 究。分别研究 了地震Ⅵ度烈度等震线 的长轴与短轴之
间、长轴与震级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 出了一定的经验相关系数 ;另外,还分析了地震Ⅵ度烈
度 区长轴方向与震 中附近断层走 向的一致性情况 。本文 的思路和结果对快速准确判断地震影
响范 围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关键词 :地震烈度 ;震级 ;等震线长轴 ;等震线短轴 ;断层走 向
中图分类号 :P315.7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274(2010
引言
中国大陆发生破坏性地震后 ,按照地震应急响应流程,中国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须在
较短时间内向有关部 门提供地震灾情简报和震 区基本情况报告 ,内容包括地震三要素、灾
情快速评估 、地震影响范围、历史地震 、震中离主要城市的距离等。
地震影响范围包含受灾面积、受灾人 口以及所涉及 的行政 区划背景信息。受灾面积 的
快速估算值是采用地震烈度衰减模型计算得到的Ⅵ度及更高烈度区的面积统计结果 ,受灾
人 口的估算值是采用对受灾面积范围内各县级行政 区划受灾人数的统计结果。在地震灾害
快速评估时 ,烈度Ⅵ度等震线被看作是地震影响范围的最外边缘,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
亡的计算是以烈度Ⅵ度区为起算点。故研究烈度Ⅵ度等震线长轴与短轴之间的关系、长轴
方向与断层走向之间的关系、长轴与震级之间的关系 ,对提高地震影响范围的宏观判断和
灾害快速评估的准确性有一定实际意义。
1 烈度衰减模型在地震灾害快速评估中的局限性
在地震学和地震工程学的研究中,涉及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研究是非常充分的,而地
震烈度衰减关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许多学者都研究过地震烈度的分布规
* 收稿 日期 :2010-01—06;修改回 日期
基金项 目:2009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青年科技基金项 目
作者简介:刘在涛(1977),男 ,山东章丘人 ,2005年获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地震应急系统建设与灾害评估等研究 。
4期 刘在涛等:20世纪9O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地震Ⅵ度烈度区的分析研究 107
律 ,并得出经验性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通常认为 ,地震烈度的衰减与地震参数 、传播参
数和场地参数均有很大的关系。人们一般采用简化的衰减模型来描述震后不同地区的烈度
分布情况 ,并做出定量的估计 。模型是建立在理想化基础上简化次要 因素得出的。
地震烈度分布一般为近似椭 圆形 ,决定椭圆形的主要要素有长轴 、短轴及长轴方向。
文献[4]是将中国大陆以105。E为界分为东部和西部,得到椭圆模型烈度衰减关系为
东部地 区:
长轴 I。一 6.046+ 1.480M 一2.081In(D+25),d 一 0.49 (1)
短轴 6— 2.617+ 1.435M 一 1.441ln(D+7), 。一 0.56 (2)
西部地 区:
长轴 。一4.643+1.538M 一2.109In(D+25), 一0.64 (3)
短轴 I一 2.941+ 1.363M ~1.949in(D+7), 一 0.61 (4)
式 中,J为烈度 ,M 为震级 ,D为震中距 (km), 为剩余误差 。
中国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在计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