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形-维基百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喀斯特地形-维基百科

喀斯特地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喀斯特地形 (英语:karst topography ),又稱溶蝕地形、石灰岩 地形 ,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 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 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一般指碳酸盐岩分布地区或存在流 經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现象。当雨水或者地下水与地面 碳酸盐类岩石接触时,就会有少量碳酸盐溶于水中。经过长时期 的溶解侵蚀 ,形成了以地表岩层千沟万壑为标志的地表特征。在 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喀斯特地形的地表崎嶇、土壤十分貧瘠,不利農業發展,因此在 雲貴高原有「地無三里平,天無三日晴,人無三両銀」的俗諺。 但其千沟万壑的特色卻十分受到觀光客青睞。目前巴爾幹半島及 中國重庆、廣西、貴州、雲南一帶均有喀斯特地形的存在。2016 年11月24 日,陕西省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在汉中发现世界级 的超级天坑1个,大型天坑17个,常规天坑31个。 該種地形得名自克羅埃西亞的喀斯特高原 ,地理學家最早在該地 做有系統的岩溶地貌研究。喀斯特是位於斯洛維尼亞西南部河谷 以南,並延伸到義大利東北角大城鄰近狹長地帶的一片高地。因 為該地區絕大部份位於斯洛維尼亞境內,所以簡述為位於斯洛維 尼亞是可以接受的。 馬達加斯加黥基·德·贝马拉哈自然保护区 目录 1 语源 2 化学原理 3 喀斯特地形分类 3.1 按其发育演化 3.2 按出露条件 3.3 按气候带 3.4 按岩性 3.5 地形種類 美國仙納度國家公園 4 地势分布 5 应用 6 中國溶岩地區的環境問題 7 参考文献 8 參見 语源 墨西哥奇琴伊察 “喀斯特”是斯洛文尼亚伊斯特拉半岛的一个地区。(当地称 为Kras ,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这里在中生代形成了分布广泛的厚实 的石灰岩层。经过长时间的水流侵蚀,形成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 喀斯特地貌之一。故而地质学家们将这种石灰岩层所特有的地形冠名 以「喀斯特」。 化学原理 法国米内尔夫卡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形的形成通常是温带气候地区pH值较低的酸性雨和石灰岩层 所造成的。随着地表下的岩石不断与水反应,将不溶的碳酸盐在与二 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不断生成可溶但不稳定的碳酸氢盐,在排水较好 的地下岩层就能形成一个大的溶洞。溶洞中的水在流动时,其溶解的 碳酸氢盐就可能分解,再度形成不溶的碳酸盐沉降在地面。溶洞中从 高处落下这样的水滴就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碳酸盐沉降在溶洞顶 部,而另一部分则会在地面沉降。上部的碳酸盐沉降往往形成一个倒 锥形的钟乳石 ,而地面上会形成形如其名的石笋。 喀斯特地形分类 斯洛文尼亚斯科契扬溶洞入口处 按其发育演化 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 (或溶槽 ),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 笋。 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m深后形成落 水洞。 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 洞。 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 坍陷漏斗 ,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波士尼亞Kravica瀑布 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 天生桥。 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 ,地下水 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 按出露条件 裸露型喀斯特 覆盖型喀斯特 埋藏型喀斯特 菲律宾普林塞萨港地下河国家公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