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讲 历史主义
(4)恒常性 (4)恒常性 三.历史主义的影响 库恩在《结构》中,描绘出一种大异其趣的科学观。库恩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他创造性地引入了“范式”这一概念,把它作为开展科学活动的基础,作为科学研究的思想工具和实用工具。 他运用这个新概念,比较恰当地描绘了科学发展的动态图景,使他的科学发展模式既有高度的概括性,又有生动的直观性,并且充分体现了动静结合的规律。他所树立的科学形象,不仅使科学史荣登思想史殿堂,而且它可以帮助科学家洞察科学的真正本质,把握科学发展的趋势,有效地开展科学研究。 《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之后,销售近一百万部,被译成二十几种语言,轰动了整个学术界,形成一阵库恩“冲击波”,成为科学哲学的转折点。在科学哲学史开辟了一个既不同于逻辑实证主义,又不同于否证主义的“历史学派”时期。它无疑已导致了科学观上的一次深刻革命。同时还对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等诸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同时引起了哲学上的诸多争论。 《大英百科全书》对《结构》一书作了这样的评价:“《科学革命的结构》是 20 世纪历史与哲学领域中最具影响的著作之一。该书除了为科学史和科学哲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之外,书中的思想,尤其是关于范式转移的概念,已经拓展到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甚至工商管理诸领域。”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把《结构》视为最喜爱的著作之一。麻省理工学院发布的讣告中引用了戈尔对库恩的评价,“更准确地讲,他揭示了确立的理论在新的事实和观察得不到解释的压力下,是如何崩溃的。” 据说在美国有一个时期里 , 在学者之间相互问候时都这样说 “ 您得了库恩病吗 ? ” “ 您的库恩病好了吗”? 四.对历史主义的反思 (1)“范式”的模糊性 “范式”是库恩的历史主义中的核心概念,但是这一概念却是非常模糊的。他认为“范式包含规律、理论、应用和工具在一起的”,构成一个范式的是“坚强的信念网络——概念的、理论的、工具的和方法论的”,在这些信念中也有“类似形而上学的”。简言之,同科学研究有关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是范式的一部分或同范式有牵连。这样就有点同义反复的意味了。 (2)“不可通约性”中的相对主义倾向 不同的范式包含着各不相同、互不相容的标准。比如:没有原因的运动在亚里土多德看来是荒诞不经的,在牛顿看来却是天经地义的。现代微观物理学中有不少可描述的现象包含着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在牛顿纲领中是没有立足地的。因此,库恩认为,不同的范式之间存在着“不可通约性”。 没有任何纯逻辑的论据可以证明一种范式就比另一种范式优越,并因而可以迫使一个有理性的科学家作出这种改变。这种证明之所以不可能的理由之一是,一个科学家对某一科学理论价值的判断所牵涉到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个别科学家的决定将取决于他给予不同的因素以优先地位。这些因素包括诸如简单性、和某一迫切的社会需要的联系、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能力之类等等。 所以,当某一范式和另一范式竞争的时候之所以没有任何逻辑上令人非信不可的论据,能够使有理性的科学家不得不放弃一种而选择另一种,是有着不少彼此密切相关的原因的。 科学家没有用来评判范式的价值或前途的单一准则,而且,彼此竞争的纲领的支持者各有自己的一套标准,甚至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用不同的语言描述世界。 对立范式的支持者之间的论证和讨论的目的应该是说服而不是强迫。引起一场科学革命的,不是个别科学家,而是作为整体的有关科学团体,放弃某一范式和采纳另一新范式。 库恩在讨论科学革命的结果时说过,“‘科学进步’甚至‘科学客观性’这类空话也许看来在某种程度上是多余的。”他还说过;“科学家并没有发现自然界的真理,他们没有愈来愈接近真理。”在范式选择中就象在政治革命中的一样,没有比团体的赞助更高的标准了”这显然是不承认科学真理,不承认理论选样的实践标准。 批评者指责他打开了“潘朵拉盒子”,使科学成为一种非理性的事业,甚至使科学进步也失去了客观标准。 谢谢 第七讲 历史主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 4.2 一、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 二、科学发展的模式 三、历史主义的影响及其反思 一.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 在科学发展的认识上,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知识是不断增加的,发展是一个直线的、知识累积的过程; 证伪主义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旧理论不断被推翻、被新理论取而代之的过程。 库恩认为,不论是逻辑经验主义的还是证伪主义的,都经不起历史征据的比较。 逻辑经验主义的局限在于忽视科学史中非积累的发展阶段,即科学革命的阶段; 证伪主义则刚刚相反,用仅仅间断出现的破坏活动即科学革命来代替整个的科学革命,忽视了科学受传统束缚的常规活动。 二者共同的特点是用逻辑的视角去建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