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 言论杂谈素材(71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言论杂谈素材(71篇) 也谈净化考场 近年来,历来被人们视为神圣殿堂的考场,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昔日的这块“净土”也有些污染,考风考纪渐趋下降。这种现象在各类成人考试中较为明显。作弊方法“脱颖而出”,花样翻新,由打小抄、传纸条、携书本到交换试卷、冒名替考。故而,净化考场、转变考风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考试是对考生知识水平和文化程度的考查、测试,本是公平合理的竞争,若考纪不严,必然导致劣胜优汰,影响人才的选拔,玷污考生诚实的品质和健康心理,使考生在学习上不求实学,把考试过关的希望不是放在平时的学习上,而是寄托于临考的弄虚作假上,长期下去,必然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学习风气,使那些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要抵住这种冲击恐怕有些力不从心。 考风是社会风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若任其恶化下去,必然损害党和政府的威望,挫伤广大群众纠正不良之风的信心。 考风关系到学风,学风关系到民族素质,民族素质关系到国家兴衰。我们希望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使这块净土早日返璞归真! 1997年10月24日《定西日报》 如此“孝心” 每逢清明时节,多数人都要以各种形式悼念已故的亲人,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这是我国延续几千年的传统习俗。然而近十多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一部分人在清明节前后比起“孝心”;有的搭起“小洋楼”和各种时新家具;有的请来和尚、道士、和乐鼓队,念经拜佛……此风愈刮愈烈。如此“孝心”,令人费解。 古人曰:“祭之丰,不如养之薄。”其道理显而易见。有些人,父母在世时不敬不孝,自己住着宽敞明亮大房子,而老人却挤在阴暗潮湿的破房子里;自己平时大吃二喝,老人却粗茶淡饭;还有的兄弟多人,在养老上相互推诿,迫使老人分灶另过;还有的拆散一对老“鸳鸯”;更有甚者,稍有不顺心。便指责、辱骂,使老人的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但老人去世后,他们在坟前大作“孝心”文章。 尊老、爱老、敬老、养老是子女的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重提“孝心”,不再是让“父为子纲”的伦理束缚人们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孝心”已被赋予全新的内涵,他是家庭和睦及社会和谐的基础。一个人社会形象的树立,与是否孝敬老人有着直接的关系。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优劣高低,他对父母的态度是一项“权威”的标准。试想,一个不尊重父母的人,何谈爱国、爱人民、爱自己的事业?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岁月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况且,我国已走进老龄化社会,赡养老人已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每逢清明时节,当我们祭奠已故的老人时不妨扪心自问:老人在世时,我们敬了多少“孝心”? 2000年3月4日《定西日报》 警惕招生“陷阱” 时下,正是参加了高考的莘莘学子和家长们焦急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时节。一些并不具备办学条件,也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所谓“大学”、“书院”、“中专”等的“招生录取通知书”随之满天飞舞,各地“x x x学校(院)招生处”临街而设,甚至有些学校派专人进村串户“招生”。往往有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经不住那些白纸黑字红印章“通知书”及所列条件的“狂轰滥炸”,最终掉入“招生陷阱”之中。 这种“招生”,大多是违反国家有关招生政策,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很差的学校所为,甚至是子虚乌有的招生骗子。有的学校(院)平时以赠送电脑、照相机、收音机……等为诱饵,从各地在校生中获取毕业班学生名单和详细通讯地址,待中考、高考结束后,印制精美的“通知书”便雪片般飞向全国各地。只要有百分之一、二的学生进校,便可达到“招生”的目的。如果我们仔细的研究一下这类招生广告、“通知书”之类,便会发现带有明显的欺骗性。有的考生刚走出考场,“中专”、“大学”录取“通知书”便送到手中;有的考生还被四、五所“大学”同时录取;还有的考生接连收到同一所学校几张“录取通知书”令人啼笑皆非。而一些不明真相的家长四处筹钱,送子女“上学”受骗上当者不少。 故此,笔者建议广大考生及家长:谨防“ 招生陷阱”。 1998年5月25日 《定西日报》 让报刊也去“串串门” 时下,农村一些地方集体定的报刊,群众很少看到。究其原因,主要是集体定的报刊大多数保管在村、社干部家里,他们看完之后就当卷烟纸和包装纸了。 报刊作为一种大众传媒 ,只有和广大读者见面才能发挥它的应有功效。而要做到家家户户都订阅报刊,在我省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还有一定困难。但农村各村,社现在一般都订有为数不等的报刊,要使这些报刊更好的发挥作用,这就应该让这些报刊“串串门”,满足群众读报用报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86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