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修六 第二讲 环境污染与防治提能力.docVIP

【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修六 第二讲 环境污染与防治提能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修六 第二讲 环境污染与防治提能力

2013年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选修六 第二讲 环境污染与防治提能力 1.(2012·南昌检测)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城市部分地理要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混浊天气日数最多的月份是________月,最少月份是________月。 (2)简析产生上述特征的原因。 (3)若b图中A、B、C为a图中甲、乙、丙三个监测站的分布位置,c图为该地区风频,则合理的匹配是(填字母):________为甲监测站,________为乙监测站,________为丙监测站。 解析:第(1)题,从图a中可知混浊天气最多的是12月,最少的是7月。第(2)题,冬季家庭取暖燃煤多,沙尘多且不易扩散;夏季雨水降尘多,植物面吸尘多。第(3)题,结合三图可知B、C、A分别是甲、乙、丙监测站。 答案:(1)12 7 (2)7月为我国夏季,雨水多,带走了悬浮颗粒;夏季植物茂密,吸烟滞尘作用强;冬季居民取暖燃煤增加了大气悬浮颗粒;冬季风频频南下带来沙尘;冬季冷锋天气可能造成逆温,混浊物不易扩散。 (3)B C A 2.(2012·福州模拟)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广东汕头贵屿镇是中国的电子垃圾产业中心。当地农民工使用最原始方法处理电子垃圾,数以百计的河流因含有重金属物质而呈现漆黑色;镇区外,那些被抛弃的田地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垃圾堆放点,经常冒出遮天蔽日的滚滚黑烟;当地70.8%的儿童的血铅水平处于铅中毒的程度。 材料2:下图为海淀区“电子环保·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流程图。 (1)根据材料说明电子垃圾造成的危害。 (2)海淀区“电子环保·循环经济”示范工程体现了循环经济的哪些原则? (3)借鉴海淀区“电子环保·循环经济”生产流程,绘制城市生活垃圾的循环利用流程图。 解析:第(1)题,电子垃圾对土壤、水源、大气都造成严重污染、危及人体健康。第(2)题,体现了循环经济的“再利用、资源化”等原则。第(3)题,从居民垃圾产生、运输、回收中转到分类进行合理有效处理等环节进行绘制。 答案:(1)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 (2)再利用原则 资源化原则(3) 3.(2011·海南高考)云南丽江古城“城依水存,水随城在”,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游客剧增。据2005年监测,河流流经古城前后,水质由优变为较重污染。据资料分析丽江古城河水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河水污染的建议。 解析:丽江古城河水污染与游客剧增、生活污水排放有关。治理措施从控制游客数量、严格执行达标排污;加强污水治理等方面分析。 答案:原因:游客剧增,旅游(服务)业迅速发展,生活污水量猛增且(未经处理、不达标)排入河中。 建议:合理控制进入古城的游客量,将游客接待转向新城区,逐渐实现古城“外住内游”;严格执行污水达标排放,控制生活污水直接向河中排放,兴建污水排放管网;兴建污水处理设施,提高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其他合理建议酌情评分)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11年江苏省无锡市计划投资45亿元用于太湖治理。近年,江苏省通过完善立法、加强执法等手段,打击偷排等违法行为。太湖沿湖各地已关闭了大批污染企业。另外无锡市还将太湖流域划分为一、二、三级保护区分类管理。 材料2:环境专家认为,尽管近几年太湖治理成效明显,但在湖体藻类生存环境条件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一旦外部诱因具备,太湖仍可能出现较大面积的蓝藻聚集。要保证太湖水质的彻底好转和长治久“清”,仅靠关、停、并是不够的,还必须抓住并利用好当前东部产业升级和中西部迎接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从根本上优化流域产业结构。 (1)为使太湖更美、更清,除了材料中的治湖措施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们还应采取哪些方面的举措。 (2)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周围八百里”,但它的实际面积远没有这么大。造成其面积变小的主要原因是泥沙淤积和____________的影响。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从根本上优化流域产业结构”的理解。 解析:第(1)题,可从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环境管理、加强环境法制建设等方面分析。第(2)题,太湖面积的缩小主要是人为原因导致的。除了流域内人们破坏植被导致泥沙淤积湖底外,还包括围湖造田等因素。第(3)题,优化产业结构应从优化的背景、优化的方向等方面分析。 答案:(1)加强宣传,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治污,减少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加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污;建设水循环工程;生态清淤、截污;在环太湖地区建设生态防护林带;退渔还湖等。 (任答4点即可) (2)围湖造田 (3)造成太湖湖水变差的直接原因是大量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根本原因是太湖流域发展初期建立的大量污染重、能耗高的企业。解决太湖水质变差问题,必须从污染源头入手,优化流域产业结构。今后应大力发展能耗低、污染小或无水污染的高科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