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南海鱼类标本整理.docVIP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南海鱼类标本整理.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南海鱼类标本整理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南海鱼类标本整理 摘要 本文对捕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保存于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南海鱼类标本进行了分类整理,整理鱼类标本698尾,分属12目、43科、86属、114种。与历史上南海鱼类目种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分析了鱼类标本保存方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前言 南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是西太平洋面积最大的边缘海之一,除了具有广阔的陆架、河口三角洲与大型海湾之外,尚具有宽广的大陆坡、深海海盆和珊瑚礁水域,地理条件极其复杂多样。珠江、红河等水系带来充沛的陆源物质;黑潮暖流及太平洋中、下层水团可通过巴士海峡进入南海,给这个原为半封闭式的海区带来活跃的外洋性特征[1-3]。鱼类的生存和繁衍是与一定温度、盐度、地形及底质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南海海域(包括大陆架外缘和大陆斜坡)的环境条件在不同区域相差悬殊,因此,也形成了南海特有的鱼类多样性、优势种及区系特点。在这片海域中孕育着极其丰富的鱼类生物多样性[4-7],形成了南海渔业。南海海域生态多样性对本区鱼类生物多样性与渔业资源的分布态势起着重要作用,也因此决定着南海渔业的基本属性。南海渔业的稳定性寓于鱼类生物多样性之中,而南海复杂的地形、地质则是造就南海鱼类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南海有巨大的中央盆地,其平均水深达到4100m,最大深度可达5100m,另有广阔的1500~3500m的次深水区。仅此两部分的面积就多达195×104km2,约占南海总面积的56%。 南海热带和亚热带水域常年的高温是孕育生物高度多样性的条件之一,而南海水文学[4]和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则是增添高度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依该海域积累的调查资料和国内外有关该地区调查报告[5-7],笔者整理统计表明南海已报道鱼类多达2,321种,分别隶属3纲、35目、236科、822属,从而进一步表明了该海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海洋鱼类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海区之一。南海极其纷繁的鱼类物种中以现生硬骨鱼纲占绝对优势,约占其总种数的92.77%。在软骨鱼纲中,尽管有众多的魟类,但仍以鲨鱼类在目、科以至种上明显居多。在物种数占绝对优势的硬骨鱼类中,则以鲈形目、鲉形目、鳂形目、鳗鲡目、鲽形目、鲱形目、灯笼鱼目等占极大比重,仅这7目就占硬骨鱼类总种数的64.04%左右。由各分目物种数可见,南海鱼类目一级鱼种数存在着巨大差异。南海地处热带,广阔深遣,地形复杂。南海周边特别是南部拥有大范围的陆架区以及陆坡和深海区。渔业生物资源的对象主要是鱼类,次为头足类、甲壳类。南海北部的鱼类约有1000多种,以暖水性种为主,如蓝圆当鲼、金色小沙丁鱼、中国鲳、二长棘鲷、斑点马鲛、石斑鱼等有经济价值的鱼类有200多种,暖温带种类少,未发现冷温带种。鱼类区系为亚热带性质,属于印度一西太平洋热带区的中一日亚区。南海南部的鱼类有2000多种,皆为暖水性种,如金带梅鲷、蛇鲻、鲱鲷、红笛鲷、鹦嘴鱼、短尾大眼鲷、金线鱼、钝头双鳍鲳等系热带性种类,属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区的印一马亚区,这是世界各大洋边缘海中鱼类种教最为繁多、组成最复杂的区域。如以渔捞作业方式分, 则底层拖网的鱼类有300多种,其中常见的有大眼鲷、红笛鲷、蛇鲻、二长棘鲷、马面鲍等50多种:中上层围刺网作业的鱼类有飞鱼、金色小沙丁鱼、竹荚鱼、青鳞鱼、鲐鱼等30多种:采用延绳钓等作业方式的有金枪鱼、鲣、石斑、裸颊鲷、鲨鱼等20多种[8]。 传统上鱼类分类学根据鱼类自身存在的显著的分类特征进行。J.Muller(1844年)第一次将鱼类列为脊椎动物的一个纲,以下分为6个亚纲,14个目。此后,Regan(1929)、Goodrich、Jordan(1923)又先后用自己的方法对鱼类进行了分类。Berg, L. S.(1955年)在《现代和化石鱼形动物及鱼类分类学》一书中,将现生和古生鱼类分为12纲,119目,并描述了各阶元的形态特征,P. H. Greenwood、Rawson等(1966年)依据胚胎发育、稚鱼是否变态、内部形态解剖等方面的特征,将真骨鱼分成3大类,8总目,30目和82亚目。Rass(1971年)将鱼类分为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Nelson(1994年)对鱼类进行了更为系统的分类,其在《世界鱼类》一书中,根据骨骼学、系统发育学、胚胎学、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及比较生物化学等方面的证据,较为完整地对鱼类进行了分类[9-1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已有科学家将图形识别技术应用于鱼类的水下识别,该技术将代表鱼类特征的图象存储在相应的数据库中,系统将捕捉到的待鉴定鱼类的图象与数据库中图象进行对比,在相应算法的支持下,最终得出该鱼类的种名[14]。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鱼类浸泡标本。采集时间:1972~1973年;采集地点:南海;数量:698尾。所有标本保存于天津自然博物馆。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