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及谐视域中高校校园建设构成要素研究
及谐视域中高校校园建设构成要素研究(阜阳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安徽 阜阳236041)
中图分类号:G6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211-02
摘要:和谐视域中高校校园的建设应是教育体系中各个要素、各个系统间互相协调、整体优化的良性模式。它包含了:校园精神的和谐;制度机制的和谐;环境的和谐以及校园中各类群体自身及相互关系的和谐。
关键词:和谐;高校校园;要素
和谐即“配合的适合和匀称”,[1]就其本意来说是事物与现象的适中协调,平衡存在的状态,是差异中的协调,纷繁中的有序,它并不排斥差异、矛盾和冲突。对高校而言,和谐就是以大学校园为载体,教育体系中各个子系统以及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以全面自由、平衡有序、整体优化为核心的良性运行模式和发展态势。它内在的包含了:校园精神的和谐;制度机制的和谐;环境的和谐以及校园中各类群体自身及相互关系的和谐。
一、校园精神的和谐
校园精神的和谐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思想基础。校园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和谐高校建设的基石。它包括大学发展历程中凝练的理念和精神,蕴含着大学发展中所呈现出的师生精神风貌和丰富底蕴的校园文化,它反映了学校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同时也体现出大学的风格与特色,一所大学的使命、功能、目标和任务都被囊括其中。精神是行动的先导,和谐发展的大学必然有鲜明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这样它才能发挥正确引导、合理规范人的作用,也才具有凝心聚力,激发鼓励校园群体的功效。当然,作为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校园精神在历史的涤荡中,会伴随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不断完善自身并被赋予不同的内涵,但蕴藏在大学精神中的核心内容不会改变,那就是大学里所具备的科学、民主、自由、博爱、创新的精神理念,这正是大学被人敬仰,成为人们心中圣地的原因所在。
二、校园制度机制的和谐
大学校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保障。和谐校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而制度建设无疑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重要因素,发挥着保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作用。大学校园制度不仅包括国家宏观层面上的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管理规范,还包括了学校内部组织、人员、活动等各种具体的管理制度及权利运作机制,如人事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规范制定和有效实施,不仅能够协调大学与社会、政府、兄弟院校之间的关系,为学校良性发展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规范大学自身行为, 科学地组织、协调学校内部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来满足和保障师生员工共同利益,使学校管理民主科学,将学校的发展落到实处,促进大学的和谐建设。
三、校园环境的和谐
校园环境的和谐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载体。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2]古往今来的教育家对教育环境都有所关注,蔡元培先生在《教育大辞书》中指出:“学校所在之环境有山水可赏者,校之周围,设清旷之园林。”近年来,注重环境在育人中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已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谐校园环境包含了校园各种教学、生产和生活机构布局的合理及校园景观的和谐。校园风光(植被、雕塑)、教学设施(建筑物、运动场所)及图书、实验器材等实体要素都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和谐校园环境由四个方面组成:第一,合理布局。这是和谐的校园环境最基本的要求。首先,学校应当远离繁华、嘈杂的工商业区,选择环境优雅、视野开阔场地,这有利于营造安静、温馨的氛围;其次,根据教学、生活的不同功能,在空间上进行有效规划,使教学区与生活区相得益彰,保证师生学习生活秩序井然。第二、优化设计。教育者应当精心设计,将总体环境同学校性质和专业特点结合,尽可能发挥环境中各要素的最大功能。教学楼庄严肃穆、教室窗明几净;图书馆布置整齐、藏书丰富;学生宿舍设施齐备、生活方便。身处其中,让人精神振奋,情绪愉悦。第三,注重美观。校园环境应注重功能与美观的结合,建筑、园林、雕塑、绿化要相互协调,风格呼应。校园内绿树成荫,百花争艳;园艺景点新颖独特,构思巧妙;建筑物赏心悦目,这样才能营造韵律和谐的环境。第四,体现人文情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雅。和谐的校园环境是自然美、艺术美、意境美、人文美的协调统一。校园的每一根廊柱、每一座雕塑都要散发迷人的魅力和不俗的品格。人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知美与和谐,由此萌发积极奋进的力量,更加热爱学校,热爱生活。
四、校园群体的和谐
校园群体的和谐乃是校园和谐的关键因素。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办公楼空调系统的高效维护方案.docx
-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原卷版).docx VIP
-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利用本地农村乡土资源助推美术教学的研究》研究报告.doc
- 市委党校物业管理服务总体方案.doc VIP
-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办法.pdf VIP
- 2024《盒马鲜生冷供应链物流成本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11000字.docx
- 机器视觉软件:Basler二次开发_(3).Basler相机驱动与SDK安装.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下册单元任务与人文主题 复习梳理.docx
- 2019年重庆市高职分类招生考试(中职类)药剂类真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