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呼吸心脏骤停复苏成功1例.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呼吸心脏骤停复苏成功1例

呼吸心脏骤停复苏成功1例【关键词】 心脏骤停; 复苏 心脏骤停,系指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导致脑及其他重要器官血流中断,并随即由此引起意识丧失(15 s)、呼吸停止(30 s)、瞳孔散大固定(1 min)、糖代谢停止(4 min)、脑ATP代谢障碍(5 min)及脑细胞不可逆死亡(6 min)等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1]。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不仅可以挽救生命,还可以提高预后疗效。2011年2月,本中心华漕急救分站成功抢救复苏心脏骤停1例,并于抵达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急诊室之前,患者出现正常心律和自主呼吸。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性,17岁,口吐白沫、昏迷不醒约5 min(邻居联系急救120电话)。15时18分,调度指挥中心接警并指派任务,15时23分,到达现场。患者有结核性脑膜脑炎史1年余,长期卧床,规则服用“中药”数月。既往无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近期,无肺部感染、褥疮感染史。15时23分,患者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双侧瞳孔散大(直径约为6 cm)、固定,对光反射消失,颈动脉扪之不及,心音、呼吸音消失,心电图示一直线,确诊为心脏骤停(上述步骤10 s完成),随即启动急救医疗系统(EMSS)。按照ABCD四级程序,分别给予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胸外按压(cardiac compression)、电击除颤(defibrillation),同时给予开放静脉通道。15时41分,心电监护示正常心律,心尖区听及心音,扪及颈动脉搏动;双侧瞳孔缩小(直径2.5 cm),出现对光反射。即刻告知家属并决定搬运、转送至闵行区中心医院救治。途中,15时42分调度指挥中心预报送往医院急诊科;15时59分患者出现自主呼吸(途中继续CPR)。16时5分,抵达闵行区中心医院急诊科(院内急救团队已准备就绪,随即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支持、外周静脉血管留置、血气分析等)。 2 讨论 分析本例心脏骤停复苏成功案例,对2010年闵行区医疗急救中心心肺复苏成功10例进行总结性回顾,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多种因素决定了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提升,其中内因(客观因素)起着决定性因素,外因(主观因素)起着辅助性因素。(2)心肺复苏成功率是衡量EMSS系统首要环节院前急救医疗质量的“金标准”之一。如何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是当前市、区、县急救中心提升院前急救质量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3 体会 本例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的急救医生长期从事院前急救临床一线工作10年余,兼职管理岗位工作数年,其分别从医疗救治和医疗管理角度,比对去年10例心肺复苏成功病例,进行了总结体会。 3.1 决定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内因”。大致概括为“时效、规范、合作”。首先,强调院前急救任一环节必须高度重视“时效性”。调度员接警、指派任务必须严格遵守1分钟标准;急救团队出车反应速度必须控制在1分钟之内;急救医生现场判断和评价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其他诸如开放气道(气管插管)时间、CPR组合交替时间等都应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其次,强调院前急救过程中必须按照《院前急救操作规范》进行规范性操作。院前急救医务工作者具有一定程度的专业水平,是承接早期现场目击者初级CPR、转递至院内急诊ACLS的关键人物,必须认清ABCD是贯穿于心肺复苏过程中的纲领性原则。再次,强调多层次、多角色的合作亦是决定心肺复苏成败的关键之一(三种合作:初级目击者与急救专业人员、急救团队成员之间、院前急救医务人员与急诊抢救医务人员之间交接)。“生命链”概念中明确指出,现场目击者或旁观者的呼叫“120”联系急救反应系统意识、第一时间启动EMSS占据了50%的份量,为急救专业人员抵达现场进行标准复苏术做好初级复苏救治。因此,我们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合作”。急救团队成员之间以及院前与院内的无缝衔接之间的“合作”重要性,是专业医务工作者之间急救意识、急救技能的交流、转递,是确保院前复苏成功和提高院内预后效果的关键。 3.2 如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笔者认为:第一,加强综合管理。主要围绕区域急救中心发展规划和提升区域院前急救质量等中心任务,组织切实、可行、实效的质量控制管理(将心肺复苏成功率纳入考核指标),组织急救团队规范化专业技能培训(标准心肺复苏流程),组织急救团队急救技能竞赛,提升团结协作能力等。第二,加强社区联动。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级医疗机构医疗资源,通过诸如闵行卫生系统EHR信息平台,及时掌握急救复苏对象的既往病史资料;通过社区急救技能培训,提高社区医生急救技能和启动EMSS的意识等。第三,加强普及教育。发达国家AED等使用以及人民群众掌握初级CPR技能[2],是其确保较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笔者一直反复思考,人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