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地方本科高校大学新生入学适应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doc

地方本科高校大学新生入学适应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方本科高校大学新生入学适应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地方本科高校大学新生入学适应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摘要:刚刚入学的大学新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改变,会存在各方面的入学不适应。这就要求学生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适应新的环境。同时,积极行动起来,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适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告别了中学时代,迈进了大学校门,我们的人生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人生理想将在这里确定,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好的生活将在这里开始。因此,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每一个大一新生所面临的首要问题。面对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等诸方面的变化,部分学生能正确的处理这些问题,较快的适应从中学到大学后发生的这些变化,顺利地完成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面对大学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会感到迷茫、困惑、不适,如果长时间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改善的话,势必将会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一、大学新生入学不适应的表现 据“搜狐教育――麦可思――2009级大学新生月度跟踪调查”显示,进入大学以来,仅10%的2009级新生不存在问题,有一半新生遇到了学习、人际关系、经济或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40%的新生存在两种及以上的问题。[1]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感到程度不同的不适应,这是客观存在的。可能会有如下一些表现: (一)失望感 对大学的现实生活,大学新生普遍缺乏了解和心理准备,把大学想象得过于理想化,编织着一幅幅大学生活的美好图画,心中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其想象往往融入了各种各样的诗情画意,认为“理想中的大学了不得”。而黄淮学院是一所自2004年升本以来,一所蓬勃发展的新兴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所以亲身感受大学生活后,就会发现黄淮学院的现实情况与自己原来的想象相差甚远。发现实际上的大学并不是这么回事,就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对于2011级的黄淮学院的新生来说,仅有16.14%的学生对黄淮学院满意。还有一些同学因为高考发挥失常,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在他们看来是“不幸”被黄淮学院这样的一所二本院校录取,所以表现出失望中又带有不屑的心态。 (二)自卑感 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刚进大学的新生中存在自卑心理的占到33.78%。这是因为不少同学在初高中是学习尖子,老师称赞,家长夸奖,同学羡慕,自我感觉良好。然而进入黄淮学院之后,人才荟萃,高手林立。不少人在学习上的优势将会削弱甚至消失,面临学习成绩的重新排列组合的局面,过去可能是“鹤立鸡群”,现在成了平凡之辈,这种地位的变化和心理落差产生了自我评价失调,从自我感觉良好转向感到自己也是平庸之辈,甚至产生自卑情绪。还有一些同学在高中时代只忙于学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大学里,看到他人多才多艺,心中不免和他人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更加封闭自己。 (三)空虚感 来自“腾讯-麦可思2010级大学新生月度跟踪调查”2010年11月2日至12月12日的调查结果显示:2010级大学新生遇到的学习问题中,排在首位的是“缺乏学习动力”。在黄淮学院有37.82%的大一新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大学是高中生活奋斗的归宿和方向。高中时代,大家都有明确的目标,行动也有了方向,精神生活也比较充实。然而大学并不像中学管得那么严,自由度较大,自我支配的时间也较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那种紧张氛围已经不存在了,难免会有松懈感,所以,对于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同学感到一下子没有了明确的努力目标,失去了发展的方向,变得无所适从,进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开始沉溺于电子游戏、武侠小说、扑克牌等等之中,不愿学习,上课听不进去,“没劲”、“无聊”成为口头禅。尽管明知不该如此,却又控制不住。 (四)孤独感 黄淮学院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区,远离了父母家人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求学,心中不免会有一丝的思乡情结。问卷显示有41.36%的同学有想家的心理。同学之间从不相识到相识需要一个过程,彼此理解更是需要较长的时间。中学时代人际关系的好坏好像不是太重要,而现在和同学是朝夕相处。许多同学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总是期望别人理解自己,但自己又不善于理解别人。甚至有个别同学思维方式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从而造成和同学的一些矛盾和冲突。 (五)被动感 由于对黄淮学院环境、规则、运作缺乏了解,有的同学还是用过去的思维方式来应对大学生活,因而显得处处被动。例如,大学没有固定的教室,有的人直到上课铃响后还未找到教室;有的同学早上起不了床,因为过去都是父母喊起床;有的同学不能安排好日常开支与消费,以至于常常为生活费倍添烦恼。过去凡事都有班主任、家长安排好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