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2月5日新化地震与新化地震断层的研究郑世楠-高苑科技大学.PDF

1946年12月5日新化地震与新化地震断层的研究郑世楠-高苑科技大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46年12月5日新化地震与新化地震断层的研究郑世楠-高苑科技大学

1946年12月5 日新化地震與新化地震斷層的研究 1 2 1 3 鄭世楠 張建興 葉永田 徐明同 1.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現任職於高苑技術學院) 2.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3. 國立海洋大學海洋系退休教授 摘要 1946年12月5 日在台南新化附近發生一中度災害地震,並在地表造成顯 著之新化地震斷層。由於此地震對於嘉南地區的構造地質、地震學、地震工 程、地震防災與活動斷層等研究具有重大的指標意義。因此,本研究重新蒐 集並整理相關的各項資料,並輔以經歷該地震者的口述資料來探討1946年新 化地震與新化地震斷層。藉由各測站儀器觀測的S-P時間與最大振幅等資料進 o o 行重新定位與規模的評估,重定位結果顯示震央位於23.025 N, 120.325 E ,震 源深度14公里,地震規模M =6.3 。藉由陳培源教授提供的野外調查圖(1/25,000) L 與岡四四亥(1948)完成的地形變分佈圖(1/50,000) ,並配合相關的野外相片與 口述資料來評估新化地震斷層、噴砂噴水等液化現象在空間的分佈情形。最 後並將所得的結果建立在地理資訊系統上,以供各界參考與使用。 一、前言 1946年12月5 日晨6時47分,台南市新化鎮發生一中度災害地震(M =6.3, H Hsu, 1971; ML=6.5, 鄭與葉, 1989) ,新化鎮、新市鄉與永康鄉一帶災情最為嚴 重,其次為安定鄉、歸仁鄉、仁德鄉及台南市安南區,共造成74人死亡、482 人輕重傷,房屋全毀1,954棟、半倒及損壞者2,084棟。伴隨地震發生的地形變 有地震斷層(新化地震斷層) 、地裂、噴砂與噴水、井水變異等現象。新化地 震斷層東自那拔林起,延著西南西走向達鹽行附近,長約12公里。斷層之西 半部已進入平原區而不太明顯,沿線有許多地裂及地陷。整體而言,斷層北 側地塊相對地向東北東移動並上昇,最大水平變位為220公分,最大垂直變位 為200公分(張麗旭等, 1947 ;岡四四亥, 1948 ;徐明同, 1980 ;鄭世楠, 1995 ; 鄭世楠等, 1999) 。 1946年新化地震最大特異處是沒有顯著的餘震,此現象與台灣其他地區 的災害地震有相當大的差異,加上震央及其伴隨的新化地震斷層位於嘉南平 原精華區的南端,各項重大工程建設均落於此地震的災害地區,如南二高、 高鐵、南部科學園區等。由於相關的地震觀測報告及野外調查資料不完整, 使得吾人對於新化地震斷層的瞭解與認知仍嫌不足。有鑑於此,本研究藉由 重新蒐集並整理相關的歷史文件,來探討此地震及其伴隨的地震斷層在空間 的分佈及其特性,期能對於新化地震與新化地震斷層有進一步的認知。 二、資料來源 新化地震發生距今已有五十餘年,多年來的風化、侵蝕與人為開發後, 地震當時所造成的地表特徵已消失無蹤,已無法從野外現地辨識,僅能由相 關的調查報告回顧此地震的蛛絲馬跡。近年來,有關新化地震的研究與報告 皆是引用張麗旭等(1947)的調查報告(8頁中文、3幅插圖與12幅野外相片)與 o o Hsu(1971)的定位結果(23.1 N, 120.2 E, M =6.3) 。然而,尚有許多當年的地震 H 觀測與野外調查報告與相關資料並未被善加使用,本文目前蒐錄並參考的主 要資料如下: 1. 張麗旭、周敏、陳培源,1947 ,民國35年12月5 日台南之地震, 2. 宋兆豐、岡四四亥、方妙玉,1947 ,台南強震報告 3. 岡四四亥,1948 ,台灣氣象資料大全地震之部(1/50,000斷層圖) 4. 1946年地震月報表,中央氣象局館藏資料(未出版)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