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叛逆者探旷世怪才辜鸿铭北京故居.docVIP

天生叛逆者探旷世怪才辜鸿铭北京故居.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生叛逆者探旷世怪才辜鸿铭北京故居

天生叛逆者探旷世怪才辜鸿铭北京故居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何许人也?他自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九国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说美国人没有文化,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第一个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在西方获得赫赫之名,多半由于他那机智有余、酣畅淋漓的英文实在太出色,他那专搔痒处、专捏痛处、专骂丑处的文化观点实在太精彩,令欧洲学者为之心折,敬佩有加。辜鸿铭在中国获得籍籍之名,则是由于他怪诞不经的言行实在太离谱,他桀骜不驯的态度实在太刺目,“他的灵魂中没有和蔼,只有烈酒般的讽刺”,天生的叛逆者是对辜鸿铭一针见血的总结。 这期咱们就走近这位号称“清末怪杰”辜鸿铭位于北京的故居,去感受他异于旁人的真性情。 其人: 辜汤生(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字鸿铭,号立诚。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和《中国人的精神》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4号和30号中间的空白 从地铁灯市口站出去,往北一点就是此行的目的地——柏树胡同,胡同很好找,而且在胡同口的墙上钉了块铜质的铭牌,上面清楚地写着:26号曾是著名学者辜鸿铭寓所,现为王府井宾馆。 柏树胡同在明朝,称“椿树胡同”,据说因此地原有一棵大椿树而得名;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北侧的马尾巴胡同并入,又因与西城区的椿树胡同重名而改称“柏树胡同”。 如今柏树胡同30号二楼成了东城区国税局的办公楼,一楼被一家叫“都一斋饭庄”的小饭馆占据了。知道了“今生”,咱们再去探探故居的“前世”。 居留北京时已白发苍苍 辜鸿铭自称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是一个“标准的东西南北人”。他一生中待在北京的时间并不长。 他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其父是当地华侨,其母是西洋人,高鼻梁、深眼窝、黄头发成为辜鸿铭的相貌特征。辜鸿铭天资聪颖,10岁的时候被养父布朗带到英国,从此,辜鸿铭开始接受西式教育,先是在英国,后又到德国等等,足迹几遍西欧。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多种文字,尤其对于英文,写成文章连英国人也大加赞叹,认为有维多利亚时代的味道,可与英国的文章大家比肩。 年近而立,辜鸿铭返回祖国,此后在两广总督署和湖广总督署的幕府中充当幕僚,长达17年,很受张之洞的器重,也因此,辜鸿铭有了进京的机会。 虽然张之洞很器重辜鸿铭,可是辜鸿铭却敢拿张之洞和端方这前后两任湖广总督开涮,他说:“张文襄(张之洞)学问有余而聪明不足,故其病在傲;端午桥(端方)聪明有余而学问不足,故其病在浮。文襄傲,故其门下幕僚多伪君子;午桥浮,故其门下幕僚多真小人。” 辜鸿铭对袁世凯的揶揄更令人叫绝。在张之洞与袁世凯同入军机处之时,有一次,袁世凯对德国公使说:“张中堂是讲学问的;我是不讲学问的,我是讲办事的。”袁世凯的一位幕僚将这件事作为袁世凯的得意之举告诉辜鸿铭。不料,辜鸿铭不假思索地回答:“诚然。然要看所办是何等事,如老妈子倒马桶,固用不着学问;除倒马桶外,我不知天下有何事是无学问的人可以办得好。” 北大的辫子怪人 辜鸿铭被人们熟知是在他作为北京大学教授时期,因为这所“兼容并包”的名校,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位与北大民主风气背道而驰的“怪人”——在海外游历多年却固执地保留清朝发辫和固执地坚持皇权的“疯老头”。 清朝末年,辜鸿铭步入仕途,到外务部任职,官运还不错。由员外郎升郎中,再升左丞,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副部长。但好景不长,不久,辛亥革命爆发,宣统皇帝逊位,辜鸿铭的官也当不成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请他到北京大学讲授英国文学和拉丁文等课程。辜鸿铭对蔡元培是敬重的,在他眼里,当时全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另一个就是他自己,所以,“五四运动”之时,蔡元培请辞校长,辜鸿铭也是积极挽留派,但他的理由却让旁人大跌眼镜:“校长是我们学校的皇帝,所以非得挽留不可。” 辜鸿铭的学问是先西后中,辜鸿铭的装束也是由西而中。回国之后,乃至当幕僚期间都是西装革履,后来却是长袍马褂,头顶瓜皮小帽,足蹬双梁布鞋,脑后拖着一条黄毛小辫,而且进入民国之后,他也衣冠不异昔时。周作人在《北大感旧录》中描写辜鸿铭“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头上一撮黄头毛,却编成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不要说在民国十年前后的北京,就是在前清时代,马路上遇见这样一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