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现象
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现象摘 要 心肌梗死后心脏交感神经分布改变,使去神经支配和神经过度支配区域共存,成为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和猝死的重要因素。交感神经重构的机制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可能为将来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交感神经重构 室性心律失常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033
Abstract The distribution of cardiac sympathetic nerve change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It causes the regional co-existence of denervation and excessive innervation,which becomes an important factor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nd sudden death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The mechanisms of sympathetic remodeling have become a hot issue,which may be offer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therapy of arrhythmia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myocardial infarction;sympathetic remodeling;ventricular arrhythmia
心肌梗死是指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白细胞增高、发热、血沉加快,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
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后存在交感神经的重构现象,包括去神经支配,神经再生和过度再生。交感神经重构现象是心肌梗死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下面我们就对此进行阐述。
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现象急性心肌梗死后,由于缺血缺氧,周围心肌出现去神经支配,此时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进入慢性期,神经开始修复,表现为神经鞘细胞和轴突再生或过度再生,而此时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则与交感神经过度支配和分布异常有关。Vracko等[1],提示发现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第6天,梗死区周围的神经纤维已相当明显。Nori等[2],进一步证实新生纤维以交感神经纤维为主。
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机制心梗后交感神经再生和过度再生的机制已经由Zhou等部分阐明[3],他们在狗的心梗模型中观察到NGF及GAP43等的动态变化引起梗死后交感神经的动态生长。心梗后3?5小时内梗死区域的非心肌细胞开始释放大量的NGF,3天后心脏中NGF和GAP43表达明显增加,梗死后1个月内主动脉以及冠状窦内的NGF水平都持续处于高水平。无论梗死区还是非梗死区,神经生长均在1周左右达到最高峰。Wohaib等[4],在大鼠的心梗模型中证实了NGF主要由心脏中的巨噬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等炎症细胞合成。Zhou等[5],在狗的心脏中证实NGF主要与p75NTR结合产生神经生长的效应,并且推测该受体在心脏交感神经生长中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且p75NTR可能成为控制心梗后神经重构的新靶点。
心梗后交感神经重构与电重构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需要基质和触发因素:心梗和传导阻滞造成结构和功能上的异质性为基质,而交感神经过度再生则两方面的作用兼有[6],除此之外,长期存在的失神经超敏反应以及心肌细胞本身离子电流的改变可能加剧了电不稳定性,同时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都与正常区和梗死区有明显的不同[7],这些改变可能与交感神经过度再生有关。
心交感神经重构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在急性心肌梗死幸存的人群中,50%以上仍死于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8]。
临床实践证明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等,是防治急性梗死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已有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血脂异常家兔心肌电重构,降低交感神经过度增生[9],而他汀类药物干预心律失常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Vracko R,Thorning D,Frederickson RG.Fate of nerve fibers in necrotic,healing,and healed rat myocardium[J].Lab Invest,1990,63(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