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中美房地产商二三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知道中美房地产商二三事

我知道中美房地产商二三事我原以为在美国创业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事实证明并非如此。在美国成立一个公司,如果什么都自己做,100美元就可以全搞定,其投资创业环境非常完善,值得国内借鉴。 中国越来越富了。不过这么多的财富都只能在中国这一个地方使用时,只能使中国的任何资产价格暴涨,钱就不值钱了。让中国的投资走出去是一个合理的财富保值增值的方法。可是,因为中国的企业家和投资者太不了解国外了,走出去谈何容易? 前20年的典型中国式创业 某日,我带着一天的疲惫刚刚到家,电话铃响了,一看是朱老板的电话。 “潇老师啊,”电话那边传来朱老板客气的声音:“我想问问你啊,你是美国公民,你能不能联系到骆家辉?”朱老板的声音非常认真,似乎满怀期待。“真赶趟啊,骆家辉才到中国没几天呀?”我心里想。 朱老板身家号称30亿人民币。据报道,中国有7500个身家超过10亿的富豪。这么说的话,他在中国的排名应该在前一两千名。30年前他还只是一个乡镇大集体企业的厂级干部,那时候有几百块月收入就不错了。后来改制,在几个朋友和领导的劝说下,稀里糊涂地成了一个工厂的老板。不出20年,规模上了亿。 本世纪初,朋友抓到一个房地产的好项目,软磨硬泡让朱老板周转几千万算入股,几个月就赚出了好几千万。朱老板尝到了甜头,一头扎进房地产业。靠着地方政府的一些关系拿到几大块好价钱的土地,几年功夫身家就升到了二三十亿。这样“用钱挣钱”,比在工厂一块一块地挣辛苦钱实在是刺激多了。这些年,老板再也无心管工厂的事了。 工厂虽然没有利润,但是其坐拥的几百亩土地随着城市的扩张,已经“进入”了市区,身价十个亿。而工厂呢,既可以用来给政府摆样子,又可以抵押给银行贷款买新土地。前两年有推行日本精益生产的专家到这工厂看过,说这么一点销售规模,为什么要这么大的厂房土地?东西堆得到处都是,完全不符合精益生产理念,只要1/10的地方就够了。老板和工厂的“皇亲国戚”们都对此一笑置之。他们哪懂在中国做生意啊?有几个“成功企业家”不搞房地产的?每次我提及美国的制造企业家都不愿意投资房地产时,我们的企业家都会告诉我:幸亏他们投了一些房地产。 最近,朱老板又有大手笔,找到了一种新能源技术,立马上了一个号称20亿规模的大项目,然后找政府把一块几百亩的城市商业用地改成了工业用地,供他投资办厂。天哪,想一想那能便宜多少钱?不管项目成不成,这地将来再按商业用地还给政府,不又赚它10个亿? 电话那边朱老板还在等我的回话:“能不能联系到啊?”“你找他干什么?在美国做事,需要和谁做生意不用找关系。政府官员参与了不该参与的事,可能政治前途就毁了。”我回答他,感觉得到电话那边的失望。 美国人的“个人奋斗” 十几年前我在马里兰州工作。我的同事Rick是法国移民的第二代,他太太是德国“移二代”。两口子经常开着飞机四处旅游,巡视他们在各地投资的房产。 Rick特别喜欢搞房产,对选地方、设计房子、用材料都非常在行。Rick自己设计的家,是一处田园边的石头豪宅。房子应该有六七百平方米,摆设很讲究。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设计的浴室,非常大,坐落在四层楼的西北角上,浴缸也是在浴室的西北角上。人坐在浴缸里面,把两侧的窗打开,看着自家的望不到边的田园和远处翠绿色的山脉,感觉真是浪漫。 Rick的“公司办公室”,其实就是家里的一间书房。在几十年前,美国鼓励创业,如果你成立一个小公司,公司地址可以是家里,不用花钱去别处租房子。而且,还允许你把这个办公室或与公司业务有关的合理面积折成房租抵个人所得税。这在中国,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不允许的。 Rick开始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起了生意经。原来他一边在我工作的公司里上班,做车间制造总监,一边做两个私人生意:一是房地产,一是代人报税。在他的口中,好像IRS(Internal Revenue Ser—vice,美国国税局)是一个贪婪罪恶的机构。他给我讲了很多如何与IRS周旋、甚至对簿公堂的成功案例。 那是1990年代,我脑子里都是在国内培养出来的正统观点,对于他利用规则和法律周旋,以使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心中多少有些不屑。不过对比现在,他那点小手段算什么?好歹他还是美国人崇尚的“个人奋斗”,玩的是规则。政府也是通过制定有利于私人创业的政策让你“有机可趁”,用“看不见的手”引导社会行为,而不是用官员“看得见的手”直接插手生意。 在美国待久了,回国后又不适应了,因为长期生活在不需要关系积累的国外,把国内的很多关系都断掉了,可是这里还是认关系的。当大家都努力在规则体系之外建立关系时,大家的努力相互抵消,只有用更多资源、向“关系”付出更多好处时,才会胜过竞争方。我想,美国人均GDP比中国多十倍的原因,并不都来自他们的科技和品牌。当大家都只按规则行事,基本放弃在潜规则关系上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