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导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体现.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主导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体现

教师主导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体现最近,我校举办语文学科优质课评比,我连续观摩了16位参评选手的阅读课教学。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对文本的关注,也引发了我对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地位问题的思考。 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没有文本就没有阅读教学,因此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是语文阅读课真正具有语文味的关键。但是从竞赛中一些课堂状况看,某些教师似乎处于两难境地中:一部分课堂好像体现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理念,营造出了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课堂形式非常丰富,但其内涵却十分苍白,对文本的解读只是浮光掠影;另外一部分课堂似乎对文本有较深入的解读,然而一节课的大多数时间是教师在侃侃而谈,学生却无动于衷,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荡然无存。难道文本解读与学生主体之间真的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关系吗? 我们固然反对为了形式而丢失文本,教师完全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了一名旁观者的做法;同时,也不赞同某些教师否定新课程中师生平等观念,在课堂中包办代替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的教学行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有所作为,组织和调动学生去自主探究,从而使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都得以体现,最终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凸显主导作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巧设情境,引领学生与作者对话 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作品的美具有飘忽、朦胧的特点,这决定了解读、审美体验和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教师只有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艺术思维方式才能进入艺术,也只有用空灵蕴藉的语言才能传达作品的审美蕴涵。由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是不能用纯粹客观的词语来描绘的,教师就往往要通过模糊的具有诗意的弹性语言进行富于情趣的美感描述,激起学生自己去欣赏玩味的兴趣。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只是艺术王国的一个“导游”,文学的美景主要靠学生自己去领略。 参评者蒋新萍老师讲授林清玄《随风吹笛》一课时,她的导入语是这样的: “竹被人们关注已有几千年了,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无不对竹情有独钟,苏轼被贬惠州过着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的逍遥生活,郑板桥以竹诗竹画名扬天下,《红楼梦》中的绝世女子林黛玉的居所潇湘馆外千竿湘妃竹,她在幽竹碎影中编织着一个注定会心碎的梦。以竹为名者为号者数不胜数,与竹相关的故事无一不美丽、超然……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美文,领略一下他对竹子的独特感悟。” 教师引经据典,用诗的语言和意境描述的方法,有效地传达了教师意识和作家意识相遇、相认、相融合时的初始经验,同时也容易诱发学生的想象,对文本的审美韵味产生创造性的理解。这里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去和作者对话,而不是让教师与作者对话的结论去影响学生与作者的对话。 二、师生对话,引领学生对文本分析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起源于问,所谓“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问”。现在许多教师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他们正从习惯于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现在的问题是有的课堂无效提问、无效讨论过多,教师为了展示课堂的热烈气氛,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重复化。有的认为学生反应积极就是主动参与,就是面向全体,表面上看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你说、我说、大家说,热热闹闹一堂课,但仔细分析便会发现,思维的深度不够,导致的结果是传统的东西没有了,新的内容又没掌握。 如何让学生有效的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学生说时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学生做时要边做边思考,关键在于观察、分析、判断。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动得了,又能动得好?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动要动得有序,不是杂乱无章,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首先要设计好问题,针对不同意见和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辩论,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问题,及时给以矫正。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时,应放手让学生活动,但要避免学生兴奋过度或活动过量,应当具体研究怎么放,怎么收;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 尤其是教师要注意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深入讨论。 本次评比选用了作家莫怀戚的《家园落日》一文,这是一篇情感与初中学生有一定距离的散文。以下是卢娟老师执教此课的教学实录片断。 师: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家园落日图画?其中哪个画面最能打动你? 生:(自由读,品味后,找到文中语句概括描绘家园落日图)最打动我的是“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生:作者为什么说,“我不禁热泪出眶,一种无法描绘的爱浸透全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