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淑敏-我无法不尊重生命
毕淑敏:我无法不尊重生命“一位经济学家告诉我,他快到80岁才知道,人活着,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让自己的幸福最大化。要实现幸福最大化,就要有目标。我在阿里时,已深知生命太脆弱。我要把生命过得有意思,让自己快乐,希望也能帮助别人。但凡我写出的或未写的,肯定与生命相关。我无法不尊重生命。”——毕淑敏
“这个世界上,有3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医学、文学、心理学,蒙命运垂青,我一一涉足。”今年2月,毕淑敏推出新作《花冠病毒》,将人性的幽暗之处,喻为“人心的花冠病毒”。“总体而言,人性总是善良多一点,总是要感念亲情、世间真情。”
惟有一次想过自杀
1987年春,《昆仑》杂志编辑海波,被署名“毕淑敏”的投稿《昆仑殇》那“磅礴的气势与沉重的主题所震撼”。1969年,17岁的毕淑敏来到乌鲁木齐,钻进满载大米的卡车,一连12天数千公里的长途跋涉后,直抵西藏阿里。“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像三座银白色的公牛,抵角于茫茫的高原。它们拱起的背脊,簇拥着地球上最宏伟的峰峦。我所在的队伍就驻扎在海拔5000米的雪山上。”1973年,她被派往新疆军区军医学校学医。
入伍两年后,一次行军,“零下40度的严寒中,我们同男人一样负重几十公斤,每天跋涉100华里。在攀越壁立的冰坂时,我受够了这种非人的苦难,不愿忍受下去了。我想,我可以装作失足,痛快地滑向无底的深渊。这样就可以被追认为烈士,也不会牵累父母。”自以为计划周详,可以撒手人寰,“可手就是撒不开。我想死,我的肌体不服从。后来我才明白,这正是青春生命的本能。”
凌晨两点多,到达目的地。她一头倒在地上,仰望辽阔星空,摸遍全身,哪儿也没坏,“原来真的坚持一下就可以过来。”
写出的或未写的,肯定与生命相关
“1980年转业回来,先在一家工厂医务室。我看过一些描写西部边陲部队生活的作品,掩卷之余,总生出淡淡的惆怅。它们与我心中那座雄伟奇丽的高山,不那么相符,像一架尚未调到极佳状态的电视机,有几丝行扭,几丝重影……”“心中的高山”几乎奠定她一生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当年,我们以身体为界桩戍守边防,现在想想挺虚幻。那份领土与我们实际生活有多大关系?但我们就是要以生命的代价来守卫这份虚拟的现实。”
1987年第4期、第5期《昆仑》接连刊登了毕淑敏的《昆仑殇》和《送你一条红地毯》。从此,她正式步入文坛。
“一位经济学家告诉我,他快到80岁才知道,人活着,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让自己的幸福最大化。要实现幸福最大化,就要有目标。我在阿里时,已深知生命太脆弱。我要把生命过得有意思,让自己快乐,希望也能帮助别人。但凡我写出的或未写的,肯定与生命相关。我无法不尊重生命。”毕淑敏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不复80年代的鼎沸与辉煌,而毕淑敏的《预约死亡》却被业界称赞为“新体验小说”代表作。这是她在临终关怀医院实地调查后完成的作品。一名女大学生志愿者,去照顾一位胃癌晚期的老人。老人不肯进食更衣,执拗地让女大学生为自己唱一首歌,被拒后大发脾气。不久,女大学生收到了老人的遗书——“孩子,你是我这一生认识的最后一个人了。原谅我那天对你的暴躁。看得出你是个天性忧郁的女孩,因为我以前就是这种性格的人。这不好。得了癌症以后,我决心做一个快活的人。我想了许多办法。比如唱歌。但最有效的是穿这件孙悟空的背心。我一看见这个滑稽的猴脸,就忍不住微笑起来。我要到遥远的地方去了。在我走之前,送给你一个猴脸。当你忧伤的时候,看看它,你会情不自禁地微笑。”
女心理师的世界
1997年,毕淑敏涉足文坛10年后,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红处方》。海波评价:“革命英雄主义本色对她的创作会有一定局限。这部作品代表她的一只脚已深入到社会问题。”
1998年,毕淑敏报名参加北师大心理学在职研究生班。2002年,毕淑敏在北京西四环外,开设了心理咨询中心。
一个顽皮可爱的小男孩,请求她帮他除掉父亲的女秘书。那不到10岁的小脑袋瓜里,拥有常人难以估量的缜密思维。父母离异后,父亲要娶女秘书为妻。为了能让母亲重回自己身边,他一边搜集蟑螂药,一边假意亲近将成为自己继母的女人。
一个县级干部的妻子,第二天要出席丈夫的葬礼,“我打算大闹灵堂。”丈夫死于赴会第三者的途中。她实难忍受葬礼上人们对他的歌颂与追悼,要击碎他的假面具。“我帮她一步步理清思路。设想在县长念悼词时你这样做,后果如何?公婆的反应?儿女的感受?整个县城传遍后,这一家的处境?如果真做了这件事,谁又是受益者?你本是寡妇,还要沦为一个弃妇?你的丈夫虽然背叛了你,但现在他不会再给你造成新的伤害了。你永远有权公开这个秘密,但明天你要安全度过。”
2004年,她关闭了“毕淑敏心理咨询中心”。3年后,继心理类小说《拯救乳房》发表后,又出版了《女心理师》。
人生有什么意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