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200字.ppt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200字

* 《沧浪亭记》的作者苏舜钦在仕途失意后转而寄情山水,安于冲旷。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谈一谈。(10分 参考答案: 苏舜钦在仕途失意后寄情山水,感叹“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的“不亦鄙哉”,这是在无奈之下对自己过去最真诚最直白的反思,也是寻求精神升华、自我审视的悟道之举。(看法)//古往今来,苏舜钦们不胜枚举,没有了官场名利的争夺,没有了纷扰世俗的烦恼,那些寄居在他们内心深处的本我会在山水中苏醒,他们会真正的拷问自己的灵魂,去探求人生的意义。苏子面对江波浩淼感叹“物与我皆无尽”,这本身就是一种灵魂的升华与超脱。(有理有据地分析)//因此,失意而转向山水并非坏事,它让文人们活的更洒脱,更快乐。(表达完整,有条理)????????????(10分) 1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以天下为务”的具体所指,并联系实际或你的阅读积累,谈谈 你对这句话的思考。(不少于200字)(10分) 第一问考查筛选信息、转换信息的能力。 第一问解题思路: “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作者观点 “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修” “是谓之土崩” * “以天下为务”具体所指:国君(政府、官员)要做到恤民、知怨、修政 (照抄原文不得分,信息转换正确即可)。 ?“以天下为务”指恤民困、知下怨、修乱俗;泽被百姓,令百姓安土乐俗;预知危机,防患未然,把治国当做根本职责。//我认为统治者应心系百姓,察民情体民意,励精图治方能使百姓安定、天下太平。//当今社会,政府重视民生工程,从推行电子政务,为百姓表达民意拓宽渠道;开设阳光政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到加强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系,将便民利民落实到春运买票的细节上。这样的统治是为民谋福,令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更加幸福;统治者自能树立权威与公信力,建设和谐的太平盛世。 (10) ? * 2、文中“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句表现了洛先生的处世之道,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加以说明,并谈谈你对这种处世之道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 * 文中“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谐,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一句,意思是:如果与他一句话不投机,一件事不合洽,他就会不高兴的走开,一辈子都不再提及。这里看出洛先生孤高、隐逸而富有个性的处世之道。我认为,在中国古代崇尚高洁之士的时代,他能够成为人们敬仰的人,但在时下中国,还像洛先生那样将无法生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人要生存就必须有衣食住行作为保障,同时也必须与人打交道,其实在与人相处中一样可以独善其身,不一定非得生活在“世外桃源”之中,我心高洁必定做出高洁之人所做的事来。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方为上品。因此,我并不欣赏洛先生。 ? * 3. 第二大题文言文《吕氏春秋·务本》中最后一句说“忠臣之行,近知本矣”,意思是“忠臣行事,接近于懂得什么是根本”。这里所说的“根本”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就其中一点,结合自己的积累谈谈对“知本”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第一问:1为国家建功是个人获得荣华富贵的根本;2修身自贤是治国治官、建功立业的根本。 第二问(要结合积累有分析;表达准确、简洁、有条理。) * 文中的根本为做人之本,做官之本。做人要正直,要修养自身;做官应该体恤百姓,以民为本,不贪财,不夸耀自己,凡事以国为重;公私处理得当,使民足,使民安,。我以为知本,便是知道做事情的根本目的。古人云:民足则国足,民强则国强。我们的总理温家宝便是一个模范,他身为总理,为民做事,和百姓同甘共苦,解决民生问题,使我们国家更加繁荣富强,因为他知道,身为老百姓的父母官,应该以百姓为重,使国家更富强。 ? * 4第二大题文言文《沈括传》中说“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其中“究本末”既指要探究事情的原委,也指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请结合文中的一个事例,说说你对“不究本末,几误国事”的理解,并联系实际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不少于200字)(10分) * 官员办事并未探究清原委,导致国事几近被误。/就如征用民车在文中所示情状,县官为了供给北方战事而大肆征用人民的辎车,却不详究原委,未弄清民用之车重而大,不适用于战场上快捷迅速之需,险误战事,又误农事,更使民心惶惶,岂不愚蠢。/以此视今,不究本末之事亦频频发生。据报道,许多单位在为四川灾区捐款捐物时,竟送去了成批的高级饰品、瓷器,让急需水粮的灾民哭笑不得。试想,若探究清灾区情状原委,捐助应急物资,岂不更能恰当表达爱心,做贡献?/这就突显了探究原委的重要性。 * 文中沈括对蜀盐一事探究原委,同时抓住填塞私盐井得不偿失这个关键,为国家免去“不足偿费”之患. /所以,我认为 “究本末”是做任何事的关键. /大禹治水为何成功?因为他懂得“究本末”,他了解到这洪水不可一味堵塞,治理的要点在于疏导,所以他才得以保护一方百姓.新中国成立不久后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