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的基本任务-标书网biaoshucom
地 震 监 测 工 作 手 册
编写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
副组长: BIAOSHU.COM
成 员: 赵加够
目 录
市地震局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规范………………3
市地震局地震监测工作管理制度…………………8
市地震局宏观群测网点监测管理制度…………..11
市短临监测预报跟踪方案……………………….13
SW40水位仪使用细则………………………………….16
市地震局地震监测技术系统故障报告制度……..19
市地震局观测质量检评制度……………………..21
市地震局震情会商工作制度……………………..24
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32
地震科普知识…………………………………………...39
市地震局
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规范
第一节 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的基本任务
第1条 地震地下水动态(以下简称地下水动态)观测的基本任务,主要是测量地下水位(水压)、流量、水温并在部分井孔测量气体含量、水化学成分等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为地震预报与科学研究提供准确、可靠、连续、及时的资料。
第二节 井网的布设原则与选井要求
第2条 井网布设要以地震危险区为主,重点控制区域性活动断裂,尤其是活动断裂的交汇点、拐点、端点和构造活动差异强烈地段等应力易于集中的部位及烈度异常区。布井要以能监控本区的主要应力集中区为原则,在主要地震危险区和重点监视区可适当加密。
第3条 观测井要选择开启程度弱、封闭条件好、岩性坚硬、导水性强的承压含水层。选井困难的地区,在干扰因素基本清楚的前提下,可选取局部承压含水层的井。
第4条 观测层要避开当地主要开采层和明显受外界气温、降水直接渗入影响的含水层,观测层和非观测层之间要严格止水。
第5条 选井时要注意选择自流井(上升泉),开展动水位、流量、水温、水化学成分等综合观测,实现一井多用,广泛开发信息,但要解决好排水问题。
第6条 过去映震能力较强的井,虽然其他条件尚差,也可适当考虑选为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
第7条 选井时注意选择交通方便、离居民点近的井孔,以便于观测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8条 选择观测井时要充分利用石油、地质、煤炭勘探等部门已有的井。在重要地区或必要地段需要打井时,要充分论证,慎重考虑。
第9条 所有观测井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必须收集齐全,并建立技术档案。
第三节 观测井的建设
第10条 选定符合条件的观测井(泉)后,实施井(泉)建设。根据井孔实际,确定建井(泉)方案。方案必须明确观测项目、观测方法和可能达到的观测精度、实现长期稳定观测的措施。对于有条件的井(泉)尽可能开展综合观测。
第11条 观测室的建设要采取防震、防盗、防冻、防风和排水防潮措施。仪器台座要稳固,台面要平整。
第12条 井口要采取保护措施。在观测井周围半径一公里范围内严禁同层凿井采水。
第四节 仪器选择、调试与安装
第13条 凡确定投入观测的井(泉)必须按照各自观测项目要求精度,选用相应的观测仪器。水位观测项目要尽量选用国内先进的水位自动记录仪。
第14条 各种仪器在正式使用前必须按说明书(或观测细则)的要求进行全面检查确无损坏后,方可调试,确认达到出厂技术指标要求。
第15条 在正式安装前要对自记式水位仪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检验,主要包括仪器灵敏度的测试检验、观测精度的测试检验及记时误差的测试检验。
第16条 各种仪器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或观测细则)的要求安装,并要求与仪器台座固定。
第五节 仪器的维护管理及使用
第17条 仪器的维护
1、观测室的环境必须满足仪器使用的要求,经常保持室内卫生、仪器清洁,保证仪器不受风沙和雨水侵袭。
2、监测人员必须了解仪器的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正确使用仪器,并能掌握一定的维修技术和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3、监测人员要加强管理,严禁不了解仪器性能的人操作仪器。观测室禁止无关人员随便出入。
第18条 仪器的使用及常见故障排除方法(见附录3、SW40型水位仪观测使用细则)
第六节 监测及记录
第19条 日常监测
1、监测人员应根据本井的观测内容制定出工作程序,并严格按程序进行工作。
2、正常情况下,监测人员每天上午8时(或某一固定时间)前后(±30分钟)进行换纸,要在5分钟之内完成换纸操作,并对仪器进行校测,认真做好记录。仪器记录间断,重新工作前、出现异常均要进行校测。
3、发现异常变化,要加强分析研究,做到边落实边上报,密切监视,保持高度警惕。
4、监测人员要认真填写记录薄和数据表。原始资料记录,要用硬质绘图铅笔填写在统一表格中,记录项目要齐全,字迹要工整、清晰。所有原始资料不准涂改,严禁伪造。记录错误的数据应用一横线划掉,在旁边填写正确的数据。
第20条 资料报寄
1、观测数据每周一采用电话报数方式向所在县(市)区地震主管部门及市地震局科技监测处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国立屏东科技大学生命科学系-屏东科技大学生物科技系.DOC
- 国立政治大学97学年学杂费调整公听会-国立政治大学教务处.PPT
- 国立台东高级中学期末考高一环境科学概论试卷卷别:综高班答案卡.PDF
- 国立新竹教育大学附设试验小学九十四学年第一学期领域-竹大附小.DOC
- 国立新店高中九十七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期中考二年级地球与环境.PDF
- 国立花莲高工99-2材力-10.DOC
- 国立板桥高级中学三年级国文科期末考试题卷.DOC
- 国立高师大附中10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三仁义礼生物科试题.DOC
-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九十四学年第一次行政主管会报执行情形-高师大.DOC
- 国立阳明高中92学年第1学期一年级体育常识测验题库.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