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垃圾DNA的逆袭作者:三思逍遥日前相关研究项目的六篇论文发表.DOC

垃圾DNA的逆袭作者:三思逍遥日前相关研究项目的六篇论文发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垃圾DNA的逆袭作者:三思逍遥日前相关研究项目的六篇论文发表

“垃圾DNA”的逆袭 日前,相关研究项目的六篇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Nature)上,24篇论文发表在《基因组研究》(Genome Research)和《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上。另外,《生物化学杂志》(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也将发表六篇评论文章,《科学》也会再发表一篇文章。这一项目聚集了来自世界上32个实验室的400余名科学家。 在《自然》杂志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指出“基因开关”与一系列人类疾病有关系,如多发性硬化症、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甚至还包括像身高这样的体貌特征。人类基因组携带着至少400万个基因开关,这些基因开关位于曾被认为是垃圾的DNA片段上,新发现表明,“垃圾DNA”在控制细胞、器官和其他组织的行为上起着关键作用。 1972年,加州理工学院的大野乾(Susumu Ohno)提出了一个假说。他认为哺乳类动物的基因不可能超过3万个。理由相当简单:基因越多,任意一个基因发生突变的概率就越大,而绝大多数突变是有害的。 在大野乾的模型中,拥有超过3万个基因的哺乳动物,纯粹是自取灭亡。然而,相对于当时已知的哺乳类动物基因组的大小而言,3万个基因实在是太少,大量的不用来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则被他称为“垃圾DNA”。 不过,“垃圾DNA”这个词进入大众文化,又等待了数十年。毕竟,那时连DNA这个词都还相当专业。但当DNA的双链双螺旋出现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时,我们必须承认DNA已经成为流行文化中的一个元素。正是在2000年前后,对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初步分析显示,人类拥有的基因数量最多不超过3.5万个,这个数字很快又下降到2万左右,而不是此前被广泛看好的5万到10万个。这意味着一个人甚至比一棵水稻所拥有的基因都要少。这样劲爆的发现,立刻引起了大众媒体的热烈讨论。相对于人类所拥有的30亿碱基对而言,2万个基因实在是太少,大野乾发明的“垃圾DNA”一词迅即从各个渠道进入关注者的视线。 人类基因组中“垃圾DNA”的泛滥程度,可以打个比方,就像一个仅两分钟的电视节目内,竟然被丧心病狂地插入了长达九十八分钟的广告。如今,时隔约十年后,“垃圾DNA”一词再次登上报刊头版。不过,这次对于广告部是个好消息,因为研究这些“垃圾DNA”长达十年的422位科学家说,如果没有这九十八分钟的广告,你就休想看到那两分钟的精彩节目。 想对人类基因组研究中爆出的轰动性新闻有所理解,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关于DNA和蛋白质的历史。 DNA与蛋白质,生命的游戏 很早很早以前,人们进入生命的分子世界中时,很快就遇到了两类分子量巨大的物质——核酸和蛋白质。由于某种未知的原因,对核酸(DNA)进行的初步分析显示,这似乎是个相当无趣的线状分子,它仅仅由四种基本配件组装而成,而且每种配件的需要量都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意味着它的组装,很可能是一个高度规律的无聊过程,比如类似“ATCG”这样的即冗长又单调的循环。大多数研究者就此失去了对DNA的兴趣。蛋白质则完全不同,它由大约20种配件组装,并且使用多少种类和数量的配件也没有任何限制,这就意味着,即便是仅仅10个配件长度的一小段蛋白质,其可能的种类也高达惊人的10的20次方。同时,人们也发现,蛋白质提供了发酵所需的催化活性,如果没有相关的蛋白质来加速化学反应,葡萄糖在我们的细胞里需要一千年的时光才能被彻底氧化。人们对生命的分子世界了解得越多,就越了解蛋白质的重要性,因为,生命赖以存在的根基正是环环相扣的化学反应,而这颗星球上最杰出的化工产品,正是千姿百态的生命本身。 但是在蛋白质这个生命世界中唯一主角的光环下,始终存在一个幽灵般的阴影:蛋白质解释不了它自己的来源,蛋白质如何复制它自己?蛋白质的能力依赖于它复杂的形状(构象),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没有人能提出一个至少看起来合理的复制蛋白质复杂形状的机制。蛋白质如果不能代代相传,那我们怎么才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呢?这个恼人的问题,不知让多少人白头。 也许是时机已经成熟,有机化学家查戈夫再次研究了DNA,他发现组成DNA的四种配件的数量并不需要全都相等,只需要A=T和C=G即可,这被称为查戈夫规则。这个新发现,帮助克里克和沃森破解了DNA结构的奥妙。基于DNA的结构和查戈夫规则(碱基配对),DNA就可以通过一个异常简洁的机制复制它自己,而这正是蛋白质做不到,但同时要求任何一种候选的遗传物质必须能做到的事。自此,DNA正式登上了和蛋白质争霸的道路,十五年后,大多数专业人士承认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作为生命世界中唯一主角的历史就此宣告结束。 在随后的岁月中,生命世界进入双主角时代,DNA负责储存如何建造蛋白质的信息,并通过自身的复制将此信息代代相传,同时蛋白质的重要性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冲击,随后的研究表明,正是蛋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