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讲_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 第六讲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何谓精神?精神即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文化中有一些思想观念,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这就是文化的基本精神。换一种说法,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广泛的影响,为大多数人民所接受、领会,对于广大人民起了熏陶、塑造作用;二是具有激励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必须具有这两个方面的表现,才可称为文化的基本精神。还需要指出的是,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第六讲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所谓民族精神,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其文化精神、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和重视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 第六讲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社会理想,即人类对未来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它不仅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特征之一,同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正如马克思在对摩尔根《古代社会》评论中所说,人总是凭借理想这一质禀,不断地从野蛮走向文明,从现实走向未来的。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崇尚理想和气节的民族。早在2500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就以惊人的智慧,提出了“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并且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未间断过,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又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太平天国的文章中,转述西方在中国的传教士的话说:“欧洲近来流行的社会主义理想,中国很久以前就有了。” 第六讲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从严格的历史文献上来考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系统提出并描述人类共同理想方案的是中国道家的《道德经》。《道德经》提出了一个自然无为、返朴归真的社会理想方案,集中地表现在该书80章中,原文是“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东晋时期鲍敬言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安土乐业、顺天分地,内足衣食之用,外无势利之争,疫疠不流,民获考终”的“无君论”的社会理想方案。虽然这个方案比较消极、保守、多为后世所批评,但是它毕竟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社会理想方案。 第六讲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在人类历史上第二个系统提出并描述社会理想方案的是中国儒家的《礼记.礼运篇》。这里引用孔子的话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残废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予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予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后来,康有为在注解《礼记.礼运篇》时说:“天下为公,一切皆本公理而已。公者,人人如一之谓,无贵贱之分,无贫富之等,无人种之殊,无男女之异。分等殊异,此狭隘之小道也;平等公同,此广大之大道也。无所谓君,无所谓国,人人皆教养于公产。…….故外户不闭,不知革兵,此大同之道,太平之世行之。 第六讲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惟人人皆公,人人皆平,故能与人大同也”。中国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对“天下为公”、“大同之道”极为赞赏,他所创立的“三民主义”可以认为是对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继承和发展。为什么在他逝世之后,其墓志铭是“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原因就在于此。 孙中山手迹 第六讲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重视整体利益是与天下为公社会理想相对应的一种价值取向,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优秀的伦理理想。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以血缘为纽带,以家庭为本位建立起国家。中国社会虽以家为本位,而又把国作为放大了的家。从根本上说,在道德上强调的是一种全局意识和整体精神,即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整体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诗经》中提出“夙夜在公”,《书经.周官》提出“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墨子》提出要“举公义,避私怨”,直到贾谊《治安策》提出的“国耳忘家,公耳忘私”等,都不断地强调着一种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范仲淹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六讲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文天祥认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颜元力求“富天下、强天下、安天下”;林则徐主张“荀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的献身精神。也正是从国家利益和整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1_犬的起源、进化与特征.ppt VIP
- 2024高考语文考前精刷卷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docx VIP
- 大学语文之诗经电子教案.doc VIP
- 高校生活超市和24小时便利店租赁经营投标常用方案(最全).doc VIP
- 15J001 围墙大门图集标准.docx VIP
- 双向搅拌桩加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现场对比试验研究.pdf VIP
- 铁道概论:铁路信号和通信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细菌的形态与结构.ppt VIP
- 贵州丹寨金汞矿日处理500吨(一期250吨)金汞原矿浮选生产线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VIP
- 大一新生班干部竞选演讲稿PPT.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