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相AC-DC变换电路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东省赛区一等奖
单相AC-DC变换电路摘要:以功率因数控制芯片MC33262为核心,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恒压输出、高功率因数、高效率的AC-DC变换器。主电路采用两级结构,前级为临界导电模式(BCM)Boost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开关变换器,由电压和电流反馈构成双环控制系统,使输入电流峰值正弦化,实现功率因数校正;后级为Buck电路,降压并稳定输出36V。MC33262功率因数控制芯片能实现开关管零电流导通控制,大大降低了导通损耗;通过STM32SPI、ADC和快速傅氏变换(FFT)运算,实现对PF值的测量和显示;实现硬件过流保护。经测试,在交流输入电压范围内,系统直流输出电压能稳定在36V,功率因数达0.99以上,效率达90%,负载调整率和电压调整率为0,整体性能优越。关键词:单相AC-DC变换;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临界导电模式(BCM);Boost变换器;MC33262目录1. 设计任务及要求31.1 设计任务(见附录)31.2 技术指标(见附录)32. 系统设计32.1 方案论证及选择32.1.1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方案32.1.2 APFC中DC-DC变换器方案42.1.3 Boost变换器工作模式方案42.2 整体设计框图43. 理论分析与计算43.1 提高效率方法43.2 功率因数调整方法53.3 稳压控制方法64. 单元电路设计64.1 AC-DC变换器设计64.1.1 APFC电路64.1.2 降压电路84.2 单片机控制电路设计94.3 过流保护电路设计95. 软件设计105.1 程序设计思路105.2 程序流程图115.2.1 主函数流程图115.2.2 功率因数计算流程图126. 系统测试126.1 测试仪器(见附录)126.2 测试条件及结果126.2.1输出直流电压测试126.2.2 负载调整率测试126.2.3 电压调整率测试136.2.4输出过流保护测试136.2.5 交流输入侧功率因数测试136.2.6 AC-DC 变换电路效率测试136.2.7 功率因数控制测试136.4 测试结果分析137. 总结14参考文献14附录141. 设计任务及要求1.1 设计任务(见附录)1.2 技术指标(见附录)2. 系统设计2.1 方案论证及选择2.1.1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方案方案一:LC校正电路根据电感电流不能突变的原理,整流后采用LCC滤波电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功率因素PF,一般可达0.8~0.9。优点是电路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EMI小;缺点是体积大、重量重,电感损耗较大,PF很难接近1。方案二:填谷式PF校正电路使用电容C1~C2及二极管D5~D7构成填谷式滤波电路,扩展了整流二极管电流波形导通角θ,二极管D6后可串联浪涌电流限制电阻R,可将PF提高到0.8~0.9之间。该电路优点:体积略小于LC校正电路,可靠性高,EMI小,PF也容易达到0.85以上;缺点是输出功率小,只能用在输出功率小于25W的AC-DC变换器中,损耗相对较大,输入电压允许变化范围小,一般不超过15%。电路原理图如图2.1所示。图2.1 填谷式电路方案三:有源功率因素校正(APFC)电路在整流器与负载之间插入具有特定功能的DC-DC变换器,使输入电流波形尽可能接近正弦波,构成有源功率因素校正电路(APFC)。该技术优点是:电路体积小,校正后的PF接近1;输入电压变化范围大,目前支持全电压范围(90V~265V)的APFC电路技术非常成熟、应用也很普及,因此在输出功率为20W~300W的AC-DC变换器中使用APFC电路来改善电流波形THD参数较为合适。缺点是:该电路相对复杂,成本较高。方案选择:综合以上分析,采用方案三,即有源功率因素校正(APFC)电路。2.1.2 APFC中DC-DC变换器方案方案一:Buck-Boost变换器Buck-Boost变换器的电压增益随占空比变化,可以降压也可以升压,能满足题目24V交流输入,36V直流输出的要求,且电路设计简单。缺点是Buck-Boost电路输入、输出电流皆有脉动,使得对输入电源有电磁干扰且输出纹波较大,PF较小,需添加输入、输出滤波器。方案二:Boost变换器APFC中的DC-DC模块采用Boost变换器升压,后级再串接不共地Buck电路降压到题目要求的36V直流。Boost变换器输入端与大电感相连,电流连续性好,电网瞬态输入电流与瞬态输入电压成正比,电流波形失真小;开关管源极与桥式整流器负极相连,致使开关管驱动容易;输出相同功率电感体积小,效率高,更适合作为小功率APFC变换器的主电路。方案选择:综合以上分析,采用方案二,即采用Boost变换器。2.1.3 Boost变换器工作模式方案方案一:连续导电模式(CCM),其电感电流连续,纹波小,但是开关损耗较大,控制方法和电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VISSIM的城市道路交叉口自适应信号控制仿真技术研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docx VIP
- 专题05 名著导读【备考2025】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全国版(含答案).docx VIP
- (完整版)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 群建阀门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 VIP
- GA_T 1343-2016防暴升降式阻车路障.pdf
-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实践模式创新路径.docx VIP
- 200个句子涵盖了高中英语4500词汇[宝典].doc
- 体育馆会堂网架提升专项施工方案.doc
- 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优势及运用对策.pptx VIP
- 2020年2月四川省喜德县医院系统(卫生类)招聘考试《医学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