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休克与文化适应
东方思想和西方思想在我身上奇妙的混合在一起,不仅在公共活动中,而且在生活中,使我精神上产生一种孤独的感觉。我在西方是一个陌生者,是一个外人,我不可能是西方的人,可是在我自己的国度,我有时也有一种流亡者的感觉。 尼赫鲁(印度 政治家) 第五章 文化休克与文化适应 文化休克与文化适应 一 文化休克与“返回本文化休克” 二 文化适应的定义、特征 三 文化适应的诸模式 本讲重点、难点 文化休克、文化适应的定义 文化适应的诸模式 引子 对于社会生活中的个体而言,文化适应是一种对陌生文化环境的文化学习和调整过程,也是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适应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系统的诸多特征,人们不仅需要改变身边的环境条件,调整社会交往的行为,还需要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做出必要的调试。 在很多情况下,异文化中的生活会磨炼和加强个体的自我意识,这往往是在本文化中难以实现的。通过对异文化的适应,还会启发人的创造力,获得一种打破旧的联系和“框框”,创造新的、独特的“产物”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文化适应可使个体更具世界意识(world-mindedness),削弱原本可能存在的定势或偏见。 社会生活中常常出现过度适应的现象,这是应当避免的。比如盲目接受异文化的习惯,在服饰、身体语言、生活方式等方面一味地模仿当地人等。 文化休克与文化适应 一 文化休克与“返回本文化休克” 二 文化适应的定义、特征 三 文化适应的诸模式 什么是文化休克? 在文化与传播研究中,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主要是指人们在经历不熟悉的文化、生活方式或态度而引起的困惑和不适,强调了异文化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反应和冲击,主要表现为由于未满足期望的逐渐积累而产生的迷失感和挫折感,通常会同时表现在生理和心理层面。 一旦文化语境发生改变,由于对于新的社会交往符号不熟悉,需要去面对许多新的感性刺激,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深度焦虑,这就是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当人们移居不同文化氛围或在异国逗留时,不免会与过去的社会关系网络分隔开来,环境变化、健康、物质条件、日常出行等麻烦也往往纷至沓来,这时就很容易出现文化休克。一些人经过一段适应过程之后,会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一些人则持续地把新环境视为梦魇,排斥或回避新的生活方式。 文化休克 1954年,人类学家奥伯格(Kalvero Oberg)首次在人类学研究使用了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的概念: 奥伯格使用的“休克”(shock)一词,来自于对植物休克状态的生物学研究:当植物被移植后,一开始往往会萎蔫不振,直到在新的土壤里完全扎根后,才会慢慢恢复活力。 文化休克的生理表现 洁癖、饮食上过分小心谨慎、对小病小痛反应强烈,以及恶心、头痛、心跳过速、腹泻、失眠、胃痛等。 文化休克的心理表现 由于竭力做出心理调整而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常常认为自己吃亏上当; 由于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产生孤独和沮丧的情绪,对异文化的语言学习感到厌恶; 产生失去朋友、社会地位、职业等一切所有物的感觉; 拒绝东道文化,或有一种被东道文化疏远的感觉; 自我角色与自我认同的迷茫与混乱; 对文化差异的存在感到惊讶、焦虑、厌恶或愤怒,甚至导致“轻微的偏执狂”,认为当地人是故意给自己制造麻烦。 齐格蒙特·鲍曼(Zygmout Bauman)的解释: 由于进入陌生的文化或遭遇陌生人的闯入,“我们已有的生活方式,曾经给我们安全感和使我们感到舒适的生活方式,现在被挑战了,它已经变成了一个我们被要求的,关于它要进行辩论、要求解释和证明的东西,它不是自证的,所以,它看起来不再是安全的”。 个体对异文化的心态 同化型:对自己原有文化持否定态度,对异文化全盘接受。 排斥型:不加分析全盘否定异文化,成为文化中的“自我中心主义”。 边缘型:个体处于两种文化群体的边缘,摇摆于两种文化之间,无法满足两种文化提出的常常是相互矛盾的要求,处于一种茫然、失范、冲突的状态。 整合型:个体有能力从容面对异文化的挑战,从不失去本文化的核心本质特征。 奥斯兰(Joyce Osland)的方法: 提前了解即将进入的文化和从事的工作; 为自己找一位文化导师; 在进入新环境的第一周保持每天8小时的睡眠,以应付激素过多分泌; 避免接触可能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的人; 在开展工作之前,安顿好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选择一个邻里和谐,并自觉舒适的地方居住; 做好经历6—8个月的文化休克的准备; 为自己以前的喜好找到替代物或相近活动; 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准备接受一定程度的边缘感; 不要对当地人做负面评价,尽量理解人们各种行为的原因; 把注意力放在积极的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