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黄公望山水画中笔墨表现
浅谈黄公望山水画中笔墨表现摘 要:“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将自己融入到绘画中,以诗入画,突出了山水画的文学趣味,有意识的将诗、书、画结合在一起,各具风貌。在此基础上突出了“笔墨”在绘画中的效用。他的山水画中所体现出来的笔墨情趣更加的俊逸古雅,集众家之所长将笔墨技法中的蕴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艺术技巧以及表现风格无不体现出较高的艺术造诣。
关键词:黄公望;山水画;笔墨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044-02
一、黄公望山水画绘画风格的形成
黄公望,本姓陆,名坚,出继永嘉黄氏为义子,黄曰:“公望子久矣!”遂改姓名为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一峰道人。
黄公望出生在宋度宗咸淳五年,这时正是南宋政权最为腐朽、奸相贾似道专权的年代,直至黄公望成长到十一岁的时候腐朽的宋王朝彻底的覆灭。黄公望早年师承赵孟?,他曾在赵孟?的《千字文卷》后面题诗:“当年亲见公挥洒,松雪斋中小学生”。赵孟?标榜“古意”,主张“师法北宋,上追晋唐,尤推董巨”。《西湖竹技词》说黄公望“诗工晚唐,画独追关仝”。 《图绘宝鉴》中说黄公望“通三教,旁晓诸艺。擅画山水,师董源,晚年变其法,自成一家”。 由此可见,黄公望不仅受过赵孟?的影响还曾向其他优秀的山水画家取法。五代北方画派的代表关仝,最擅长的是以全景式构图来表现北方的崇山峻岭的气势,而董源却擅长表现南方的烟雨蒙蒙,平淡天真。这样风格迥异的两个人,黄公望却能兼容并济,融会贯通,可见其对于绘画具有较高的造诣。
黄公望广泛的结交画坛上的朋友,并且在一起相互切磋学习。能在取法于董巨的同时还向二米、荆浩、关仝、李成等学习其笔意,最后集众家之所长而达到潇洒清逸的绘画境界,这和其他画友之间的切磋交流是分不开的。在“元四家”中他更以神采、气势见长,因为他的山水主要脱胎于董源、巨然和赵孟?,兼容其它绘画大家的创作优点而逐渐趋于清逸俊雅的状态,从而打下了坚实的创作技法和笔墨基础。
二、黄公望山水画的表现形式中笔墨意趣的体现
明张丑《清河书画舫》中说:“大痴画格有二:一种作浅绛色者,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种作水墨者,皴纹极少,笔意尤为简远”。 而所谓的“浅绛”则就是先以水墨打底,之后以赭石和花青为主要颜色进行淡彩设色的画法,最适合表现江南山水的风貌。董源是最早运用此画法的画家,但是黄公望却青出于蓝,将此画法运用的更为精妙成功。而在“水墨”画法上,由于黄公望喜欢在生纸来表现,加上受到书法表现力的影响,基本上都是用“水”和“墨”在纸上充分巧妙的融合来体现运笔的各种手法和效果,尤其是用干笔来皴擦,这样的话作品会显得更加的简洁凝练,而且很容易把水墨之间的技巧表现到微妙、成熟的地步。方薰曾评价说:“痴翁设色与墨气融洽为一本,渲染烘托,妙奇化工”。
黄公望的山水画创作作品流传至今的较多,其中最能代表其山水画成就的就是《富春山居图》。关于《富春山居图》这幅长卷,是黄公望晚年为无用禅师所绘水墨类表现形式的作品。这副画卷主要是在生纸上表现浙江富阳富春江上两岸的初秋风景,画中有绵延起伏的群山、一望无尽的水面、纷繁众多的树木、还有些许屋舍、渔舟点缀。整幅画是以“三远”并用的横卷构图法,着重是在纸上以枯笔勾皴,远景以淡墨染成,将画面的层次感表现得尤为深远。画面中黄公望将董源那种“披麻皴”法上升为更为轻松明快的“长披麻皴”,长短相依、疏密有致并且干湿并用将江南那种润泽之感在纸本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幅画中多种运笔方式的交错运用,其中运笔多以中锋为主,中间夹杂着一些侧锋运笔。画卷中常常干湿笔法结合,运笔时快时慢,有些地方还借鉴了“米点皴”的一些用法,给人以苍茫浑厚之感。这些在画卷中都很容易能看出来,而且黄公望将粗细变化、干湿浓淡结合的非常的好,让人看起来可以感觉得到画家在创作时的过程以及手法。而且在远处的山峰上穿插着浓淡不一样的竖墨点,借以此来表现远处山峰上的树木。让人看起来有似有似无的,并且黄公望将元代那种盛行的“以诗入画”运用到了自己的作品中,整幅画卷里都体现出了这种书法运笔的痕迹。在纸本上所表现出来的绘画作品,相对于宋代绢本绘画的工丽性,更能体现出漂泊洒脱、自我释放的情感。而黄公望的水墨类表现手法的作品无不体现出这种关系,将“意”与“趣”结合的恰到好处。
而另外一种“浅绛”表现手法,也有非常优秀的作品存世。《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均是黄公望“浅绛”山水的代表作品。两者的创作手法大同小异,山石多以披麻皴为主,设色清丽古朴。《天池石壁图》绢本,纵139.4厘米,横57.3厘米,表现的是苏州天池山的景色,是黄公望73岁所作。《天池石壁图》可以说是黄公望浅绛山水的精心之作,构图繁复,而且层峦叠嶂,悬崖峭壁傲然挺立,近石远山层次分明,整幅画都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