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济安舒能及贝复济治疗Ⅱ度放射性皮炎疗效比较
济安舒能及贝复济治疗Ⅱ度放射性皮炎疗效比较作者单位:618000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王美书
【摘要】 目的 观察济安舒能与贝复济治疗Ⅱ度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4例Ⅱ度放射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给予济安舒能喷雾,对照组52例给予贝复济喷雾。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69.2%,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率40.4%,总有效率84.6%,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 治疗组:皮损处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均匀喷上济安舒能( 规格:20 ml/瓶,湖北中创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暴露自然待干,3次/d,连续10 d;对照组:皮损处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均匀喷上贝复济(规格:20 ml/瓶,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暴露自然待干,3次/d,连续10 d。
1.3 判断放射性皮炎方法 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标准:0度:无变化;Ⅰ度:滤泡,轻度红斑脱皮,干性皮炎,出汗少;Ⅱ度;明显红斑,斑状湿性皮炎,中度水肿;Ⅲ度:融合性湿性皮炎,凹陷性水肿;Ⅳ度:坏死、溃疡、出血[4]。
1.4 判断疗效方法 参照陈春等[5]制定的标准:显效:用药5 d内,皮肤损伤处水肿、渗液消失,干燥结痂,疼痛完全缓解;有效:用药5 d后,损伤面积缩小,渗液减少,部分结痂,疼痛部分缓解;无效:用药10 d后,水肿、渗液面积均无改善,疼痛未缓解。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69.2%,有效率为30.8%,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率为40.4%,有效率为44.2%,总有效率为84.6%,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
济安舒能主要成分是壳聚糖、乳酸、乙醇和纯化水,壳聚糖是用纳米技术处理的高分子活性剂(KT100),在由液态向固态的转变过程中与皮肤形成牢固的分子键,喷洒于创面后可形成分子级隔膜网膜,此透气隔离网膜中含有高分子均匀分布的广谱抗菌和抗真菌药物,能控制和吸收渗出物,具有保护创面并形成湿性环境,可防止再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独特作用。KT100具有抑菌、结膜、促进肉芽再生长及镇痛等功能,同时还能吸附血清蛋白,减少创面渗出,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因此,济安舒能可迅速控制炎症,消肿止痛并促进伤口愈合[10]。
济安舒能还可以减少疤痕组织的形成。疤痕是体内胶原蛋白的超长代谢所致[11]。济安舒能中所含的高分子活性剂KT100能抑制体内胶原蛋白合成过程中的超长代谢,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瘢痕发生率也大大降低,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从表1可以看出使用济安舒能溶液治疗放射性皮炎,能有效缩短愈合时间,总有效率达到100%。
贝复济为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具有促进皮肤与黏膜创面组织修复过程中的DNA、RNA和羟l脯氨酸的合成,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成和上皮细胞增殖,不适用于有感染创面[12]。本研究使用贝复济治疗放射性皮炎总有效率(84.6%)低于李艳莉[13]对贝复济报道的有效率(90%),更低于济安舒能的治疗效率(100%)。
本组结果显示,济安舒能对Ⅱ度放射性皮炎有显著疗效,加快创面愈合速度,迅速缓解疼痛,无明显副作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保证了患者治疗的正常进行,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徐敏,李建彬,田世禹.放射性皮炎的防治研究现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17):1354-1357.
[2] 黎秀芬,唐玉平.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及护理.华夏医学,2004,17(5):866.
[3] 王小璞,李学,李佩文.放射性皮炎防治研究现状.疑难病杂志,2009,8(3):183-186.
[4] 张金兰.络合碘治疗鼻咽癌Ⅱ度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当代护士,2001,3:16.
[5] 陈春,陈祥龙,陈俊,等.维生素B12混合溶液治疗放射性湿性皮炎.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3):20.
[6] 张家钰.山莨菪碱的辐射防护作用.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2,12(1):51.
[7] Sitton E. Early and late radiation induced skin alterations.Part I: Mechanisms of skin changes.Oncol Nurs Forum,1992,19(5):801-807.
[8] Blackmar A.Radiation-induced skin alterations.Medsurg Nursing,1997,6(3):17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