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压负荷特点研究.docVIP

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压负荷特点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压负荷特点研究

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压负荷特点研究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血压负荷的差异。方法 入选符合老年高血压1级、2级诊断标准的阴虚阳亢证、痰瘀阻络证及肾虚证的患者共133例,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方法,观察24 h血压变化水平,比较分析三个不同中医证型间的血压均值与血压负荷。结果 肾虚证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均值明显高于阴虚阳亢证组(P0.05),具有可比性。 2.2 3组患者平均收缩压及收缩压负荷值 肾虚证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均值明显高于阴虚阳亢组(P0.05);3组间夜间收缩压均值无差异。3组间白天及夜间收缩压负荷比较,肾虚证组较其他两组均显著增高(P0.05)。详见表1。 表13组患者平均收缩压及收缩压负荷值比较(x±s) 2.33组患者平均舒张压及舒张压负荷值 3组白天平均舒张压及夜间舒张压均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白天及夜间舒张压负荷比较,肾虚证组夜间舒张压负荷较阴虚阳亢证组显著增高(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ABPM在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中越来越多地体现其优越性,动态血压监测可避免测量者的偏差,对于了解血压波动情况、更可靠诊断高血压及判断降压治疗效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4]。ABPM中SBP 或DBP负荷值≥30%作为高血压诊断标准,已成为目前WHO高血压诊断中的偶测血压标准的有力补充,并且血压负荷值对评价血压升高程度及波动性较血压均值更具价值[5]。本研究以高血压1级、2级患者为研究对象,目的就是冀望高血压早期阶段,了解高血压患者早期靶器官损害的趋势,以便患者能够早期预防与治疗,为临床提供参考。轻中度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负荷敏感性明显高于血压均值,而且SBP血压负荷更敏感,SBP血压负荷高的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6]。在靶器官损伤程度上,白天、夜间及24 h动态血压负荷值中,夜间血压负荷值有更高的评价意义[7]。 高血压属中医“头痛”“眩晕”等范畴。在高血压治疗中,中医药对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同时,中医药可明显减少西药降压的毒副反应,协同增效,促进靶器官保护,减少致残、致死率等多个方面突显优势。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先天之精及五脏六腑之精华。肾虚则水不涵木,可致阴虚而不能敛阳。因此,随着病程进展,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则阴损及阳而形成阴阳两虚。肾阳不足则无力温煦、激发、推动血液运行而发为眩晕。本研究结果表明,肾虚组血压负荷明显高于痰瘀阻络、阴虚阳亢组,预示着老年高血压肾虚证血压波动不稳更加明显,对加剧靶器官损害具有较大的风险,临床中对肾虚证的高血压患者应更注重稳定血压,并进行早期防治靶器官损害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邢绣荣,华琦.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6,4:24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7. [2] 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1.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 贾友宏,王永强,鲍景隆.血压负荷与诊室血压的关系[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0,10(6):3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5. [5] 程曼丽,刘全胜,董广新.血压负荷值在动态血压监测中的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1997,26(3):14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 [6]Giuseppe M,Emilio N,Giuseppe A,et al.Relationships between 24 h blood pressure load and target organ[J].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2001,6:1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 [7] 李山梅,杜惠敏,刘勤.高血压病24小时动态血压负荷值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0):8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81. 作者简介:熊伟(1982―),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现工作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邮编:100091);李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