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ap3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第三章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
Chap3 Mix design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2.水灰比;第二步:确定水灰比限值(W/C)2;第三步:确定水灰比W/C
W/C=min((W/C)1 ,(W/C)2)
;3.单位用水量W0;4.单位水泥用量C0; 第三步:确定C0
C0=max(C1 ,C2) ;5.确定砂率?s;6.粗细集料用量S0、G0;法二(假定容重法):按下列方程组计算 ;7.若掺外加剂,则外加剂用量A0为:;9.修正用水量、水泥用量、细集料用量 ;11.试配调整;第二节 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配制的目标;1.灰水比法则;二、配制强度;三、配合比参数的选择; Abrams公式描述了在混凝土原材料,特别是水泥确定的条件下混凝土强度与其水灰比之间的关系。对不同的原材料,将存在不同的K1、K2值。当部分水泥被掺合料取代后,Abrams公式同样适用,只不过需将公式中的水灰比改为水胶比,这一推广的前提条件是胶结料的组成比例固定不变。 ; 法国F.de.Larrard等将Feret公式进行推广,得到如下的混凝土强度公式: ; 推广后的Feret式假定等量的矿渣和水泥将具有同样的28天强度效应,实际上,这种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合适的,即BSF前面的系数不为1,甚至为一变量,其大小与所用矿渣、水泥的性质以及矿渣的掺量有关。 ; 澳大利亚Ken W.Day在他的混凝土配比设计系统中采用如下强度公式:;当掺入活性矿物掺合料时,他采用“等效水泥用量(Ceq)”以取代上述表达式中的C:
式中 Ceq──等效水泥用量;C──实际水泥用量;C1等──掺合料的用量;K1等──由实验得到的系数,一般地,对粉煤灰为0.9-1.2;对矿渣为0.9-1.2;对硅粉为3-4。
实际上,对某种确定的掺合料,K1等系数不仅随掺合料的性质而变化,而且随掺合料用量,混凝土龄期等的变化而变化。 ; 华南理工大学的欧阳东提出了六组分混凝土强度公式。他的理论基础是超塑化剂和掺合料对混凝土强度影响重大,超塑化剂强度效应的根源在于水灰比的改变,因而超塑化剂的因素在混凝土强度公式中是不直接体现的,强度公式中的水灰比因素即包含了超塑化剂对强度的影响;而掺合料不是通过水灰比变化来影响水泥材料的强度的,它的强度效应根源在于材料固相本征性质的改变。因此,掺合料的因素应直接体现在混凝土强度公式中。 ; 为和我国的技术规定JGS55相衔接,欧阳东采用Bolomey公式来发展含掺合料因素的强度公式。从水泥组成的观点来看,混凝土的掺合料可视作水泥的组成部分—水泥混合材。这样六组分的混凝土系统可视作五组分的混凝土系统,其中水泥组分由原来的纯水泥(C)转换为另一种水泥B(B=C+M),在这种情形下,Bolomey强度公式对此系统适用,此时Bolomey强度公式: ; ?(x)数据最好的取得途径则是:在掺合料成为规格化的商品之后,?(x)(按不同水泥类别分别测试)作为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由掺合料的制造商提供。 ;2.其他基本参数 ;第四节 确定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配合比的方法;1.美国混凝土协会(ACI)的方法 ;2.法国路桥中心实验室(LCPC)提出的方法 ; 该配比设计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在模型材料上进行大量的实验,即用胶结浆体进行流变试验,用砂浆进行力学试验。这样可避免用直接的的方法优化高强混凝土配比参数时所需进行的大量试配工作。 ;3. P.K.Mehta的半经验半试验性方法;Tab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verag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he maximum
water weight and the volume ratio of coarse aggregate to fine aggregate ;4. P.L.J.Domone等提出的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a、根据混凝土的28天强度与水胶比关系选择混凝土的水胶比。这一关系建立在以往的许多试验结果基础上。
b、选择高效减水剂的掺量。高效减水剂的掺量随混凝土水胶比的减少而增大。
c、利用专门设计的仪器量测不同砂率下集料颗粒堆积物的空隙含量,找到空隙率最小时的砂率。
d、试验研究集料堆积物的空隙含量与其表面积的综合效应。分两部分内容:一是研究多余浆体数量与拌合物坍落度之间的关系;二是研究集料表面积对所需的多余浆体的影响。
e、确定最优砂率。 ; 由这些设计方法看出,HP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