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花非花》和《点绛唇》
解读《花非花》和《点绛唇》【内容摘要】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较有影响的作曲家黄自先生的主要创作领域是声乐,其艺术歌曲《花非花》与《点绛唇·赋登楼》在中国声乐教学中产生过重要作用。文章就这两首歌曲进行音乐本体与演唱方面的解读。
【关键词】黄自 《花非花》 《点绛唇·赋登楼》
黄自(1904—1938年),字今吾,江苏川沙人。1916年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学习音乐。他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成长起来并在美国留学深造、于20世纪30年代活跃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作曲家,以自己平生所学,热情地投入到音乐创作、音乐教育等领域,培养了贺绿汀、刘雪庵、陈田鹤、江定仙等一大批音乐家,为我国20世纪30年代的专业音乐院校建设、音乐教育事业与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因此,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
声乐是黄自先生的主要创作领域,尤其是艺术歌曲是他创作中影响较大的一个方面。这些艺术歌曲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根据中国古典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其中影响较大的代表性作品有《花非花》《点绛唇·赋登楼》《南乡子》等。二是以现代诗词为蓝本而创作的艺术歌曲,其中流传甚广的作品有《玫瑰三愿》《春思曲》等。黄自的这些艺术歌曲,音乐语言通俗流畅,易懂易唱,创作风格亲切生动,平易近人,内容贴近现实生活,不仅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艺术歌曲创作的精品,而且对他的弟子及其后的一些音乐家的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笔者长期在高校从事声乐教学,接触并使用过近20年国内正式出版的各类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教材,这些声乐教材大部分同时收录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如黄自、青主、赵元任、萧友梅、刘雪庵等著名作曲家的艺术歌曲,足见他们的艺术歌曲在中国声乐教学上的影响。为帮助当今声乐专业学生了解上个世纪的这些作曲家,更好地理解及准确演唱演绎他们的作品,多年来笔者一直在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对这些作曲家及其作品进行深度解读,并先后解读了刘雪庵、赵元任的作品。本文就黄自先生的《花非花》和《点绛唇》这两首歌曲进行音乐本体与演唱方面的解读。谱例文本以高等艺术、师范院校声乐补充教材《中国声乐作品选(二)》和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一)》为蓝本。
一、音乐本体解读
1.词意与音乐
选用中国古代诗词的名称和内容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是黄自从事音乐创作的一种尝试。他的艺术歌曲《花非花》作于1933年,歌词选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相当有意境朦胧的同名短诗《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几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首情诗由一连串的比喻构成,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虽然短小,却写得空灵、淡雅、含蓄、婉约、深邃,描述隐晦而又真实,耐人寻味,于朦胧中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字里行间还充溢着一种淡淡的哀愁。黄自借鉴西方印象派音乐手法,通过温柔的行板、优美深情的旋律和新颖细致的色彩和声进行,增强了词意的幻觉和意象感,表述了中国式的诗情画意,意境超脱,婉转优美。音乐和诗意很贴切,其中多少透露了黄自的心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来去匆促,淡定从容。
《点绛唇·赋登楼》根据宋代王灼的词谱曲,作于1934年。“休惜余春!试来把酒留春住,问春无语,帘卷西山雨。一掬愁心,强欲登高赋。山无数,烟波无数,不放春归去。”歌词凭借对暮春大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依恋不舍、愿春常驻的情怀,充满了一种广阔的浪漫主义气息。黄自把握住词的韵律格式,配以优美流畅、兼具西方音乐特色和民族气质的旋律与和声风格,把这首古典传统的诗作润饰得更加深切动人,旋律上下跌宕,表现出雄浑的气势,体现了黄自对诗意个性化的体验,很好地演绎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和对春色美景的眷恋之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炽热的追求。
2.结构与和声
《花非花》在曲式结构上采用起承转合式四句体乐段,体现我国旧体诗歌一种句间的逻辑关系,四个乐句配以四句歌词相得益彰,每一乐句都是相等的两小节。歌曲开始有两小节的引子(1至2小节),其旋律是引用了歌曲第四个乐句的旋律。之后进入充满着朦胧感的主题乐句(3至4小节),音调典雅,节奏从容;第二乐句(5至6小节)继承发展了主题乐句的音乐意境和音乐材料;第三乐句(7至8小节)则与前两乐句形成一个小转折,由低音逐渐推向高音区,展现全曲的高潮,音乐意境得到了升华,而又意犹未尽;第四乐句(9至10小节)轻折婉回,并结束全曲,给人以无限的柔美感。全曲反复一遍后在高音处结束并进入4个小节的尾声,尾声重复着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的旋律。歌曲词曲较好地结合采用依字创腔,犹如吟诵,婉转而轻柔,亦柔亦刚,情景交融。歌曲的旋律音调建立在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F宫调式基础上,4/4拍子,没有运用fa、si等偏音,听起来不仅有一种中国民族神韵,而且还能感受到欧洲浪漫主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