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王原祁绘画风格演变(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王原祁绘画风格演变(四)

试论王原祁绘画风格演变(四)四、风格分析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王原祁的绘画发展、风格演变的大致脉络。他师从乃祖王时敏,上探董其昌,沿流讨源,溯及元四家、五代董巨,得传统之精髓。他将毕生精力倾注于研究“古法”,视“仿古”为学习绘画的一种重要手段,声言自己绘画的各要素多得自于古代先贤。早年作品松秀,其秀润处略近于王时敏;中年后技法炉火纯青,作品大多融合黄公望、董其昌为主,或偶掺倪瓒画法;晚年参董源、巨然的笔法,在浑郁苍茫的气象中有一种大气磅礴但又不失精微的精神,正如秦祖永《桐阴论画》所述:”秉承家学,气味深醇,盖得力古者深也。中年秀润,晚年苍浑。”[26]综合而言,王原祁专注绘画本体性的表现,对于作品的空间构成、笔墨符号、取色用色等内容,进行非常自觉和理性的学术探索,表现出向绘画本体回归的倾向。[27] 张庚(1685-?)在《国朝画徵录》中借一名为“克大”的满族人之口详细叙述了王原祁绘画的创作过程: 值克大将归婚,……写一图为赠。翌晨,折简招克大过从曰:“子其看余点染。”乃展纸审顾良久,以淡墨略分轮廓,既而稍辨林壑之概,次立峰石层折、树木株干,每举一笔,必审顾反覆,而日已夕矣。次日复招过第,取前卷少加皴擦,即用淡赭入藤黄少许,渲染山石,以一小熨斗贮微火熨之干,再以墨笔干擦石骨,疏点木叶,而山林、屋宇、桥渡、溪沙了然矣。然后以墨绿色疏疏缓缓渲出阴阳向背,复如前熨之干,再勾再勒,再染再点,自淡及浓,自疏而密,半阅月而成。发端浑沦,逐渐破碎,取拾破碎,复还浑沦。流灏气,粉虚空,无一笔苟下,故消磨多日耳,古人十日一水,五日一石,洵非言夸语也。[28] 在中国画学史籍中,如此详细而系统地记载一个画家创作过程的资料并不多见,它明白无误地说明王原祁创作的阶段性过程:(一)审顾良久,以淡墨分轮廓;(二)次立峰石层折、树木株干,少加皴擦,淡赭入藤黄少许,渲染山石;(三)墨笔干擦石骨,以墨绿水疏缓渲染;(四)再勾再勒,再点再染。 这种“构思――勾勒――皴擦――渲染――提醒――收拾――再点染”的相对复杂而渐进的创作过程,王原祁在《论画十则》中也有自述: 意在笔先,为画中要诀。作画于搦管时,须要安闲恬适,扫尽俗肠,默对素幅,凝神静气,看高下,审左右,幅内幅外,来路去路,胸有成竹,然后濡毫吮墨,先定气势,次分间架,次布疏密,次别浓淡,转换敲击,东呼西应,自然水到渠成,天然凑拍,其为淋漓尽致无疑矣。[29] 在绘制过程中,作为中国画理性把握的线条概括方式,勾是画面塑造形象的基础,常以笔的节奏传达出主体精神的深层内涵,画者总是力图强化其程式的审美价值,从笔墨技巧方面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艺术形象。 山石、土坡、树木形体均由不同类型的浑朴线条组合,渐次层层加墨,覆叠,靠干湿浓淡逐步深入。于此,王原祁绘画所呈现的效果,即如张庚所说的“发端浑沦――逐渐破碎――收拾破碎――复还浑沦”。王原祁绘画所独具的“元气磅礴”、“苍润浑厚”、“色墨交融”之风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得以实现的。难怪王克文感叹: 王原祁的实践,在笔墨技法上力图探索将勾、皴、染、点、擦结合,或先干后湿,或干湿交替,皴擦浑沦;使外润而内有骨气,笔和墨的交融中突出了皴擦松秀的气韵效果,他在笔墨形式美的探索上提高了笔墨相对独立的审美效能,更经得起反复看,对启迪清代中叶干笔化运动的全盛发展,形成山水画的一种重要风格流派有开拓性的贡献。[30] 总而言之,王原祁以淡墨作山石,或勾线以立形,或横笔以辅面,干笔皴擦,湿笔堆点,使笔墨技巧得到充分的发挥,层层见笔,层层混合,并运用藏锋以显精神,总体效果苍古厚润兼之以“毛”、“涩”,相交生发而神采愈显。于是,笔墨相对的某些独立因素得到进一步强化。当然,其间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一件作品经由“半阅月而成”乃是常事。查阅王原祁画跋,其作品历一年半载的也不在少数,有的还经营七年,令人叹为观止。陆俨少(1909-1993年)曾至情至理地分析了王原祁创作法的优缺点: 其优点可以预先定局,突出主题,虚实相生,繁简映带,容易照顾,不致不可收拾;由淡入浓,层层填加,可得厚重。其缺点预先定稿,易落恒蹊,流于平实,无奇景迭出之致;而且层层填加,易于墨迹腻滞,下笔不见生辣。[31] 以往,研究者论及王原祁绘画的风格时总会提到另一个特征,即他引为自得的“笔端有金刚杵”。[32]秦祖永亦感慨,王原祁“凡作一图,沉雄骀宕,元气淋漓,笔端金刚杵之语不虚也。”[33]所谓“笔端金刚杵”,就是形容王原祁作画用笔时注重一个“力”字,点画间有力度,宛如金刚杵一般,浑厚华滋而不浅薄轻佻,具有力量与气势,但绝无锋芒毕露、剑拔弩张的笔墨特点。王原祁还告诫人们用力的具体方法: 笔锋须若触透纸背者,则骨干坚凝,皴擦处须多用干笔,然后以墨水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