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竺-从学者到部长转型之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 竺-从学者到部长转型之路

陈 竺:从学者到部长转型之路当过两年赤脚医生,今天开始直面13亿人口的卫生健康大问题。没有念过大学的他,曾获过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及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骑士荣誉勋章”。 从一名自学成才的赤脚医生,到血液病治疗研究领域响当当的专家,再到中科院当年最年轻的院士,2007 年6月29 日,拥有传奇经历的陈竺在他不凡的人生履历中又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第一个无党派人士当选为国家卫生部部长。 天分过人 勤奋无比 1970 年,陈竺到江西省赣南地区信丰县插队,每天忙完一天的农活后,陈竺就在油灯下如饥似渴地学习,他不仅自学了中学的数理化,还自学了英语,功夫不负有心人,1975 年,陈竺进入了上饶卫生学校。1978 年,只有中专学历的陈竺,以专业考分第一名的佳绩成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王振义教授的硕士研究生。 这一年,王振义只招收了两名学生,除了陈竺外,还有一名就是后来成为陈竺妻子、在白血病研究方面卓有成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授予“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陈赛娟院士。在王振义教授的指导下,陈竺学业进步很快,先后在《中华医学》英文版上发表了3 篇有关血友病的论文,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关注。不久,他就被接纳为国际血友病联盟的第一个中国人会员。 “我只是他一段时间的老师,他的成功靠自己的努力,有的方面我还要向他学习。”谈起出色的学生陈竺,被世界医学界誉为“癌症诱导分化第一人”的王振义院士感叹:“过人的天分、无比的勤奋,只要有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这样的人才必然会有大的成就。” 深深懂得知识重要性的陈竺,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1984 年,陈竺以全国非法语专业法语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赴法留学的机会。一年后,他开始在巴黎圣#8226; 路易医院血液中心实验室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主修分子生物学。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科技处的张志勤公参,曾与陈竺同期在法国留学。至今回忆起来,他仍对陈竺佩服不已:“他不仅仅是刻苦,而且是全身心、全天候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当时有同学不理解他为什么那么拼命,背地里还送了他一个外号:学习疯子。“每周末,留学生都会在使馆教育处聚会,互相交流,也排解一下平日的寂寞,还可以免费理发、看中文报纸。所以,大家都很喜欢这种周末聚会。但陈竺很少去……他天生是一块学习的料。” 陈竺在这里如饥似渴地学习,常常通宵达旦。在一次用法语应答的理论考试中,陈竺一鸣惊人,竟考了第一名。紧接着在第一年的考试中,陈竺以“白血病T 细胞受体基因的研究”的论文,再一次夺得全班第一。 人们或许以为陈竺在学习上特别有天赋,但陈竺自己认为他取得成绩主要是靠勤奋。他说一本上千页的外文著作,他从头读到尾,有时会连着读几遍。“说到底,成功之路并没有捷径,而勤奋是最靠得牢的。” 1986 年,正在法国求学的陈竺接到导师王振义从国内发出的信:用诱导分化法临床治疗白血病获重大突破。这是世界上第一例用全反式维甲酸成功治愈的白血病患者。陈竺兴奋不已,对妻子说:“临床药物的成功,需要得到机理研究的支持,才能具有普遍意义。我们回去,和王老师会师!” 1989 年,陈竺夫妇俩决定按计划回国。听到这个消息,老师们劝他们:“留下来,你们会有灿烂的前程;回国,你们将一无所有。”陈竺回绝了挽留,笑了笑说:“之所以回国,不是因为我不爱法国,而是因为我更爱中国。”他在自己博士论文的扉页上,工整地写下:献给我的祖国。 这年7 月3 日,夫妇俩终于启程。飞机经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城市沙加时,同行的旅客们都离开座位活动身体,只有陈竺夫妇小心翼翼地从行李架上取下一个箱子,宝贝般抱在怀里。那里面是法国同事为他们准备的价值约10 万法郎的科研试剂。他们的导师也从法国抗癌基金会那里为他们争取到了10 万法郎的资助,用于购买科研器材。 海归在“贫瘠”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归国初期,创业之艰苦超出了陈竺夫妇的想象。当时,担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职务的王振义只是一个“皮包所长”,条件很艰苦。陈竺要建血液研究室更是缺人、缺设备,甚至没有一间像样的房子。他们一路上小心翼翼带回的试剂也没有零下80 度的低温冰箱来存放。一个星期后,因寄放在上海二医大基础部的低温冰箱故障,这些价值几万法郎的试剂竟全部报废了!一开始做实验,由于没有相关设备,他们要到外边的实验室去“借做”;没有交通工具,陈竺就骑着自行车,把那些贵重娇气的标本、试剂、试管及实验材料轻轻地放在车筐里,四处奔走。 艰苦的条件,并没有吓倒陈竺。他们小小实验室的灯光常常闪亮到黎明。学校和医院也各尽所能,在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支持。医院在房源极困难的情况下,腾出两间屋子给他们作实验室。上海市科委、市教委、国家自然基金委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