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所高职院校; 教育全民谈话
二、《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一、关于教育作用: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二、关于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1、教学相长:“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2、藏息相辅:“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3、预时孙摩:“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4、善喻(启发诱导):“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 5、长善救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6、善教继志:“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作业**教育典故述评 1班 中国孔子 孟子 荀子老子 庄子 韩非子董仲舒 王充 颜之推 韩愈 朱熹 王明阳 蔡元培 陶行知 陈鹤琴大学 学记 三字经 作业**教育典故述评 2班 西方智者派 西塞罗 昆体良 奥古斯丁夸美纽斯 裴斯泰洛奇 赫尔巴特 福禄倍尔 蒙台梭利 杜威 要求1 ) 3000字左右,A4打印 2)封皮注明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3)作业内容不要重复 4)十一回来10月11日课代表收齐统一交。 教育典故大家谈 中国古代教育典故谈诸子百家2第4讲 墨、道、法家的教育思想 一、墨家的教育思想 代表人物:墨翟 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 墨家学派创始人。姓墨名翟,生卒于约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鲁国人,今山东省滕州市人。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人称“布衣之士”和“贱人”。 墨子上说“王公大人”,下教“匹夫徒步之士”,几乎“遍从人而说之”。行迹所至,东到齐,西游郑、卫,南至于楚、越。 他曾为宋国大夫,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同情“农和工肆之人”的士人;曾师从史角之后,传其清庙之法;又学于儒者,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明于《诗》、《书》、《春秋》,因不满儒家礼乐烦苛,于是弃周道而用夏政。 宣扬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而以兼爱为核心。其为人“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为宣扬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生徒,寻常亲从弟子数百人,形成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 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还擅于守城技术,其后学总结其经验为《城守》二十一篇。还在名辩说方面有所成就,成为战国名辩思潮的祖源之一。墨子的事迹,分别见和《荀子》、《韩非子》、《庄子》 、《吕氏春秋》、《淮南于》等书,其思想则主要保存在墨家后学《墨子》一书中。 物理学方面 一、墨家的教育思想 核心思想:兼爱 (一)关于教育作用 “素丝论”,肯定了人是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一、墨家的教育思想 (二)关于教育目的 培养“兼士”: 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一、墨家的教育思想 (三)关于教育内容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既述且作”,鼓励创新 教育内容:诗、书、春秋,“非乐”,重视科技教育 二、道家的教育思想 代表人物:老子 老子的简介 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dān),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安徽涡阳,河南鹿邑互有争论)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修道德,其学主无为之说,以自隐无名为务。 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上下五千言,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论,也提出世界存在和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其应学习的就是处世的智慧。老子也提出了众多的政治、社会和人生哲学观点出来,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道家的教育思想 核心思想:自然无为 (一)关于教育作用 “自然人性论”,否定教育的作用 道家的教育思想 (二)关于教育目的 “隐士”:“无为品质”:无事、无欲 道家的教育思想 (三)关于教育内容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否定一切人类文明; 教育内容:“自然之道”: 不争:“夫唯不争,故莫能和之争。” 知足:“祸莫大于不知足。” 贵柔:“物壮则老,是谓非道,非道早已。” 道家:庄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