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能源战略与能源经济第二章wsz(2.33MB)-能源技术.ppt
(1)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森推出了一本论述杀虫剂、特别是滴滴涕对鸟类和生态环境毁灭性的危害的著作——《寂静的春天》。 环境问题从此由一个边缘问题逐渐走向全球政治、经济议程的中心。 (2) 20世纪初,以工业电气化、交通运输摩托化两大潮流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以机械化耕作、大量应用化肥、杀虫剂农药为代表的“农业革命”相继来临。 (3)大规模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的恶果: 1)首先是大气层受到破坏。氯氟烃化合物等导致臭氧层空洞从70年代开始在地球南北极相继出现并不断扩大;(2000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达创记录的28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澳大利亚 )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成为地球温室效应的一个主要原因。 2)其次从20世纪中叶开始,森林的面积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减少。过度机械化耕作和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了土壤质量降低。 3)第三,水环境遭受污染。地表水资源在质和量上都急剧下降。由于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每年都有0.2%的生物物种走向灭绝。 4)1972年,一个名为“罗马俱乐部”的知识分子组织发表了题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 5)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最早出现在卡森《寂静的春天》中的“可持续发展”一词,逐渐成为流行的概念。 6)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报告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不损害未来一代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当前一代人的需求”。 7)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把发展与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响亮地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4)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社会近一个世纪高速发展的产物。它强调要在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自然环境。 1)能源领域: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将技术重点转向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可更新能源上; 2)交通运输领域:研制燃料电池车或其他清洁能源车辆已成为各大汽车商技术开发能力的标志; 3)农业领域:无化肥、无农药和无毒害的生态农产品已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4)城市规划和建筑业:尽量减少能源和水的消耗、同时也减少废水废弃物排放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房屋”已成为近年来发达国家建筑业的招牌。 (1)可持续的概念源远流长: 1) 我们的祖先在生存斗争中十分注意改善环境与保护环境。“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就属于以神话传说形式流传下来的这一类活动。 2) 中国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世纪)就有保护正在怀孕和产卵的鸟兽鱼鳖以利“永续利用”的思想和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的法令。 周文王临终之前嘱咐武王要加强山林川泽的管理,保护生物,因为国家治乱兴亡都要仰仗生态的好坏。他说: “ 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是以鱼鳖归其渊,鸟兽归其林,孤寡辛苦,咸赖其生。” (《逸周书 · 文传解》); (1)起源: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和热切关注, (2)产生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 1)20世纪60~70年代以后,随着“公害”的显现和加剧以及能源危机的冲击,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关于“增长的极限”的讨论。 2)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 (3)增长的极限和没有极限的增长 1)1960年,Forester等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世界末日:公元2026年11月23日,星期五》的论文 。 2)1972年,以D·L·米都斯为首罗马俱乐部提出了关于世界趋势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认为应限制增长,即“零增长”。现实中几乎不能实现零增长,但他指出地球潜伏着危机和面临的困境警告,给人类开出了一副清醒剂。 3)乐观主义者,或称为“技术至上者”认为科学进步和对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有助于克服这些困难。乐观派强调科技进步将获得更多资源的观点似乎充满着辩证法的智慧。 世界未来学会主席Edward collins则认为:“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都以不同形式暗示我们放弃努力,我们不能上当。世界的好坏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 (4)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被认同 1)为寻求一种建立在环境和自然资源可承受基础上的长期发展的模式 ,先后提出过“有机增长”、“全面发展”、“同步发展”和“协调发展”等各种构想。 2)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把长达4年研究、经过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提交给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