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西厢记》演唱演出.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时期北《西厢记》演唱情形考述      伏涤修      摘要:王实甫《西厢记》既是戏曲文学经典,也是文人清唱和戏曲舞台表演的擅场之 作。本文对明清时期文人笔记记载的《西厢记》演唱资料进行了勾勒,对戏曲选本收录 《西厢记》、文人及曲家们所制订的《西厢记》曲谱与演剧本、文学作品中有关《西厢记 》演唱情形的描写进行了论列,从而说明,虽然明清时期北《西厢记》的演唱逐渐衰退, 不过它并没有从清唱、演出场上完全退出,北《西厢记》的演唱始终不绝如缕地存在于厅 堂及场上。   关键词:《西厢记》;清唱;演出;舞台接受      王实甫《西厢记》不仅是戏曲文学经典,也是文人清唱和戏曲舞台表演的擅场之作, 明清时期它一直不绝如缕地唱演于厅堂场上,它是元代北杂剧中演唱历史最久的剧作。然 而由于王实甫《西厢记》毕竟是俚歌北曲,不适合用昆腔演唱,故自昆腔盛行之后, 《西厢记》逐渐在演出场上衰退,不过它并没有从清唱、演出场上完全退出,文人、曲 家、艺人始终没有忘怀它,他们或致力于用北曲遗音来演唱它,或致力于制作新的曲 谱,另外在弋阳腔、青阳腔、后来的高腔及其他地方声腔中,北《西厢记》始终是艺人表 演的保留剧目。虽然《西厢记》的清唱、演出资料零散、佚失严重,不过透过文人笔记记 载、戏曲选本收录、《西厢记》曲谱与演剧本、文学作品中有关《西厢记》演唱情形的描 写,我们还是可以勾勒出它大概的演唱演出轨迹,下面即对《西厢记》的演唱演出情形进 行考述。   一、通过文人笔记可以看到,从明至清,北《西厢记》的演唱始终不绝如缕地存在着   明清时期的文人笔记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北《西厢记》演唱演出实际情况的第一手资 料,演唱北《西厢记》的艺人,既有职业演员,也有家乐成员,其中有些艺人的演唱还保 留了金元遗音。   先来看职业艺人的演唱。明初北《西厢记》的演出比较盛行,这一时期有些艺人演唱 《西厢记》的技艺水平特别高超。清代焦循《剧说》卷六记载了明初勾栏艺人江斗奴演出 《西厢记》及她向宁王教师学习演唱技艺的情形:江斗奴演《西厢记》于勾栏,有江西 人观之三日,登场呼斗奴曰:汝虚得名耳!指其曲谬误,并科段不合者数处。斗奴恚, 留之。乃约明旦当来;而斗奴不测,以告其母齐亚秀。明旦,俟其来,延坐,告之曰: 小女艺劣,劳长者赐教。恨老妾瞽,不及望见光仪。虽然,尚有耳在,愿高唱以破衰 愁。客乃抱琵琶而歌。方吐一声,亚秀即曰:乞食汉非齐宁王教师耶,何以绐我?顾 斗奴曰:宜汝不及也。客亦大笑。命斗奴拜之。留连旬日,尽其艺而去。1潘光旦《中 国伶人血缘之研究》对《剧说》所记此事的演出时代作了判断:以宁王的时代和齐亚秀 的名字推之,姑认她们(指齐亚秀和江斗奴)为明初的人物,因为宁王朱权是太祖的儿 子,而齐亚秀的名称和元代女伶的名称又很相仿佛。2认为写的是明初《王西厢》的演出 情形。嘉靖年间弦索名家毛秦亭善唱南北曲,尤其是《北西厢》击木鱼唱彻,无一曲不 稳者3,明代中期以前,唱《北西厢》是曲唱所尚。   到了明代中后期,以北曲演唱《西厢记》已经越来越少,但是仍然还有,有些艺人仍 然以此擅名。沈德符《顾曲杂言》北词传授条记载了万历甲辰年(万历三十二年, 1604)马四娘携戏班来金阊(即苏州)演唱全本《北西厢》的情形,这种演唱在当时是很 少有的,沈氏写道:   自吴人重南曲,皆祖昆山魏良辅,而北词几废,今惟金陵尚存此调。顷甲辰 年,马四娘以生平不识金阊为恨,因挈其家女郎十五六人来吴中,唱《北西厢》全本。其 中有巧孙者,故马氏粗婢,貌甚丑而声遏云,于北词关捩穷妙处,备得真传,为一时独 步。他姬曾不得其十一也。四娘还曲中,即病亡。诸姬星散。巧孙亦去为市妪,不理歌谱 矣。4 沈德符的记载反映了一次大规模的《西厢记》演出盛况,可惜的是,马四娘一死,她的能 演出全本《北西厢》的戏班就倾刻瓦解不复存在。冯梦祯《快雪堂日记》卷六十一甲辰 也记载了名妓马湘兰曾至武林包涵所家串戏的事:(六月)初六,阴。杨苏门与余共十 三辈请马湘君,治酒于包涵所宅。马氏三姊妹从涵所家优作戏。晚,马氏姊妹演《北西厢 》二出,颇可观。5   在马四娘之后,只有南教坊的傅瑜、傅卯、傅寿(字灵修)父子、父女工于北曲,潘 之恒《鸾啸小品》、沈德符《顾曲杂言》中都有傅氏父女工于北曲演唱的记载。他们的记 载中虽然没有傅氏父女演唱《西厢记》的明确记载,但演唱《西厢记》往往是衡量人们演 唱北曲水平的标志,傅氏父女擅唱北曲必然工于《北西厢》这是毫无疑义的。潘之恒《鸾 啸小品》对傅氏父女擅唱北曲杂剧的情形记载道:   旧伶傅瑜,少有殊色,为名优。二十以前旦,三十生,四十外。尤以北曲杂剧擅长, 班中推为教师。娶于陈,生子女各一。子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