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熊耳山西段沙沟西银铅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docx

河南省熊耳山西段沙沟西银铅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南省熊耳山西段沙沟西银铅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河南省熊耳山西段沙沟西银铅矿区①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支风岐,刘灵恩,索勇(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河南安阳455004)摘要:通过对熊耳山地区沙沟西银铅矿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矿化富集特点的分析。综合本区地质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提出沙沟西银铅矿区具有大型银铅矿的找矿前景。关键词:银铅矿;找矿前景;地质特征;沙沟西;河南省熊耳山文章编号:1001-5663(2003)06-0035-04中图分类号:P618.52;P618.42文献标识码:A1区域地质背景该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西南部,华北地台南内的控矿、含矿构造,如蒿坪沟、铁炉坪矿区银金铅矿体均受控于该类断裂。区域上的岩浆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早期的辉长辉绿岩,另一类是燕山期的花岗岩(或花岗斑岩)。其中花岗岩类与成矿关系密切,区域上的矿田或矿床的分布受岩体空间位置的影响,如熊耳山东段的一系列金矿床均围绕花山花岗岩体分布,形成东部巨型金矿田;西段的一系列银铅矿床均围绕碾盘沟南侧的寨凹隐伏岩体分布,形成西部下峪银铅大型矿田,沙沟西银铅区即位于该矿田之西侧。缘熊耳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的西段。熊耳山金银铅蕴矿区下峪银金铅矿田是河南省重要的金银铅矿化集中区之一。区内以金银矿化为主,其次为铅锌和钼矿化。矿化类型以构造蚀变岩型(金、银铅)为主,爆破角砾岩型(金)为辅。成型的大中规模矿床分别有熊耳山东段的上宫大型金矿、祁雨沟大型金矿,西段的铁炉坪大型银铅矿、蒿坪沟中型银金铅矿等。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群变质岩系和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系,其中太华群变质岩系的原岩属形成于裂谷型火山—沉积盆地构造环境的镁铁质—长英质火山岩系和同构造期花岗岩类,属晚太古代花岗绿岩建造1,对有色及贵金属成矿十分有利。该区自中生代以来卷入了陆内造山运动,造山后期又发生伸展构造运动,形成熊耳山变质核杂岩构造,并在变质核内出现寨凹隐伏岩体这一中酸性岩浆侵入中心和广泛发育的燕山期花岗斑岩体(见图1)。有利的晚太古代花岗绿岩建造、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和发育的岩浆侵入活动,构成本区有色及贵金属十分优越的“三位一体”成矿背景条件。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断裂构造有两类,即拆离断层及断裂破碎带。拆离断层带有三条,即:北拆离断层带、南拆离断层带、西拆离断带,拆离断层基本控制着区域上银铅矿床分布的格局。断裂破碎带在区内极为发育,特别是NE、NNE向断裂常成群成带出现,是区矿区地质特征2211地层特征沙沟西银铅矿区内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群草沟组、石板沟组的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化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及中元古界熊耳群的流纹斑岩、安山玢岩、火山角砾岩等(图2)。从矿产分布可以看出,本区的大部分矿床分布于太华群绿岩带中,一部分赋存于熊耳群火山岩系中。这表明太华群绿岩带对于贵金属具有一定的地球化学成矿专属性,成矿元素主要是源于太华群。因此,太华群出露的地区,若叠加有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一般1均有金(银)矿床产出。212构造特征区内已发现破碎蚀变带二十多条,其中有工业意义的矿脉6条。矿脉总体特征如下:(1)平面形态上,矿脉多呈舒缓波状延伸,有分枝复收稿日期:2003-08-10作者简介:支风岐(1968-),男,河南鹿邑县人,工程师,多年从事地质找矿科研工作。①35图1洛宁西南部矿产分布简图Fig11SketchofmineralresourcesdistributioninsouthwesternLuningΧ3c-Χ3b-Q-第四系E-第三系砂砾岩Pt2xn-熊耳群火山岩Ar-太华群片麻岩细粒二长花岗岩斑状角闪黑云母花岗岩55ΧΠ3-花岗斑岩金矿床(点)3-银金铅矿床(点)4-银铅矿床(点)5-铜矿点?/2-石英闪长岩变辉长岩1-Μ1-断层2-5(3)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囊状产于破碎蚀变带中,并严格受其控制。矿石中有用金属元素为Ag、Pb、Zn,合和膨缩现象,总体走向以NNE-NE向为主,倾向为NW,倾角为50°~80°。仅个别矿脉走向近SN(S16)或近EW(S17)。总的西北部的矿脉走向为NNE,而向南、东变为走向NE。破碎蚀变带一般延长较长,出露长度为300m~1500m,最长达3000m;破碎蚀变带宽1m~8m,局部宽达15m。矿体宽度为016m~217m。-6伴生元素有Cu、Au等,Ag品位大多为40×10~1000-6-6×10,最高达5406×10。一般在构造的交叉部位、分枝复合部位及产状变化部位常形成厚而富的矿体,从地表采样与中浅部坑道施工、采样统计对比来看,矿化往深部有变富的趋势。213矿体特征区内含矿脉体以NE及NNE向为主,多分布于矿区西北侧4km2的范围内,基本呈密集平行分布(图2)。经工作发现6条矿脉,即S2、S6、S7、S8、S14、S16等,其中S7、S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