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县域青年”认同困惑解决策略分析
“县域青年”认同困惑解决策略分析
在对群体性事件历时数年的考察过程中,我们领悟到县域经济环境下一个群体的存在:他们参与一些规模较大且有暴力行为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不少卷入的人是“非直接利益相关者”。在这些事件中,情绪亢奋、几近疯狂、胆大妄为、敢于动手的往往是青少年。年轻人是暴力事件的主角,且大多是单身男性。如,2004年10月18日,重庆市万州区发生了“万州事件”,事后公安机关依法刑拘了31名有严重打砸抢烧的犯罪嫌疑人,其中,20岁左右的年轻人占80%,有一个17岁的未成年人竟敢独自烧毁两辆警车,且疯狂袭警。特别是在中西部不少县城或乡镇街头,一些闲散的、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呈三五成群状聚集,或闲逛。他们或是在校的中学生,或是在外的打工仔,或是曾有打工经历后又因各种原因返回家乡而又不愿回村干农活的二代农民工。这类年轻人普遍流露出迷茫、焦虑、怨恨和不满的神色。这些消极情感一方面来自日常与他人频密的社会互动,另一方面也是对社会情境变化的回应。这表现为,对生活前途、前景的迷茫,对颠沛漂泊生活的忧虑,对屡遭不公正待遇的怨恨,对追求富足而又遥不可及的焦躁,对现实不满而又无力、无助只好选择隐忍等。这些年轻人“拒斥性认同”(Resistance Identity)倾向明显。这种认同源于社会地位卑微,且常常处于被支配、被排斥或被贬斥的境地。他们往往在相同生活背景、相似社会经历和际遇的同伴中寻找认同和归属,以构筑其免受欺凌的壁垒,借以对抗遭遇到的歧视、剥削和不公平。以地域和“身份”为划分边界的标识有助于促成他们对群体共同性的更深刻认识,有助于集体认同感的形成。将自己看作“我们”群体的一部分,这种归属感证实了社会现实的日益分化和多元化,隐含了对现有体制及秩序的不满。如社会学家蒂利所言,“边界”的激活、极化,“经常促进伤害性互动”,这种集体认同是促成发生集体暴力的重要因素。 毕业论文
一、“县域青年”的主体
“县域青年”大致包括这样一些群体:其一,在乡镇或县城上中学的学生。这是“县域青年”中最年轻的成员。由于教育资源贫乏,就学、就业艰难,乡村里的孩子失去了不断向上攀升的上学动力;庞大的学费开支以及毕业后找工作的不易更使农村青年将离家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视为畏途。“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参加黑社会,有吃有喝有地位。”这是贵州瓮安“6·28事件”发生前在瓮安中小学学生中广为流传的顺口溜。瓮安县每年约有两千名初中毕业生不能继续升学,人数庞大的初中生毕业后大部分人迅即投入外出打工的洪流,成为打工仔。这是中西部农村大部分青年的普遍选择;但也有一部分人不愿或不能离开熟悉的县域环境,闲散于社会上,其中一些人甚至成为混迹于乡村、不断惹是生非的“混混”,给乡村基层社会造成不少的问题。其二,外出务工的打工族。这是“县域青年”的最主要部分。瓮安县全县人口147万,每年外出打工人员有11万人之多,其中绝大多数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怀揣梦想,离开父母、家庭和故乡,远走他乡寻求发展。在流入地,他们一方面以“打工仔”的身份寻找群体归属,另一方面又以鲜明的地域身份标识与其他打工仔相区别。其三,有打工经历又返回家乡的返乡者。这部分人是曾经在外有过多舛遭遇经历的打工仔。他们或因外出遭受挫折、或因家庭羁绊在“走过江湖,见过世面”后又回到了家乡,自然多了几分成熟,但也多了几分对世事艰辛的哀怨。这是“县域青年”的另一个重要群体。其四,大学毕业后蜗居在大城市的“蚁族”。这其中相当多的人是“县域青年”中的出类拔萃者,他们期望通过自己的奋斗向上攀升、流动,进入主流社会。无奈,因际遇不顺,找工作不易,他们只能徘徊于体制外,但他们宁愿屈居滞留在大城市也不甘心返回家乡。狭窄、局促的生存、生活空间,让不同地域的人聚集在一起,相互间以醒目的地域标识相区别,也映衬出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县域青年”的特点。
二、“县域青年”的特征
根据我们这些年在中西部多个县及县级市的考察,“县域青年”呈现出这样三个特点:其一,社会化起始于县域的传统环境,被染上独特而厚重的地域特色。他们生在农村、乡镇或县城,长在农村、乡镇或县城,在县域环境内开始最初始的社会化进程。由于县域环境自成体系,且相对封闭,因而社会化进程受传统因素影响甚深,尤其是故土独特的人文特点对他们影响巨大,故乡的“山、水、人情”常以“刻板印象”化为人文资本影响他们的一生。但社会化的基本完成即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是在“进城”以后,是在城乡分割、且存在巨大差异的背景下实现的。一方面,他们表现出强烈的改变“身份”的欲望,企图就此融入流入地社会,落地生根,由“外地人”变为“当地人”,成为新的“身份”拥有者。为此,他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尽力熟悉和养成现代生活的规则、规范和习惯;但另一方面,割据的二元结构特别是二元户籍制度又使其在由“传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程二级WPS Office高级应用与设计:为演示文稿添加效果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2023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单位岗位合集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中职物理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DB21∕T 2449-2015 地理标志产品 西丰柞蚕丝.docx VIP
- 《居住空间设计》中级-多选230题(答案版).pdf VIP
- 智慧树 知到 大学生劳动就业法律问题解读(2024最新版)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2025年菊花种植市场调查报告.docx
- 事业单位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300道.pdf VIP
- 外墙保温及涂料施工方案样本.doc VIP
- 施工升降机基础及附着施工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