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地区农林业春季极端低温灾害探究分析.docVIP

临夏地区农林业春季极端低温灾害探究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夏地区农林业春季极端低温灾害探究分析

临夏地区农林业春季极端低温灾害探究分析 临夏地区农林业春季极端低温灾害研究分析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中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平均海拔高度为2 000 m;其深居内陆,具有大陆气候、季风气候和山地气候的特征[1]。临夏地区全年气候温润,四季分明,适宜农果林业生产。目前,临夏州拥有耕地1 508.7 k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 405.6 km2,占总耕地面积的93.2%。临夏州为雨养农业区,以旱作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蚕豆、双低油菜、胡麻、青稞等;主要林作物有啤特果、花椒。其中种植的啤特果被称为高原果中珍品,享誉西北乃至全国[1-2]。  临夏地区是一个气象灾害高频发的地区,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冰雹、暴雨、霜冻、寒潮、雷电和高温等。极端低温和寒潮天气在临夏地区每年的春季都会出现,对农林业特别是林果的花期有很大的危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当地的农林果业发展,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当地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乡镇自动气象站、土壤水分观测站和人影防雹高炮作业点建设,不断增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预警研发力量,为当地农林业生产保驾护航。该文正是基于此,通过利用1961”2012年共52年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数理统计和小波分析方法,对发生在临夏地区的春季极端气温产生的冻害和寒潮天气产生的农业气象灾害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出基本规律,提出防御对策,为保护农林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1 数据来源及统计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气象数据主要来源于临夏国家基本气象站和永靖、东乡、和政、广河及康乐5个县的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利用以上站点1961”2012年共52年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研究。  1.2 统计方法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春季低温冻害类型和时空间分布进行统计分类;利用小波变换,找出振荡周期和振荡规律。小波变换使用复小波变换,有效避免了小波变换中产生的虚假振荡。  2 低温冻害对农林种植业的影响  2.1 低温冻害对林果种植业的影响  据52年气象资料统计,临夏地区冻害主要发生时段集中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该时段出现冻害占全部冻害的93.4%。3月下旬至4月下旬,临夏地区低温冻害频发,对处于萌芽期的花椒造成危害,造成其大幅度减产。同时,啤特果、大接杏由于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花粉活动减弱甚至丧失,花器官遭受冻害,极易出现畸形果和落果,影响果树的坐果率。2008年4月21”22日,临夏地区出现强寒潮天气,最低气温降至-2.6 ℃,致使全州大范围的林果几乎绝收。2013年4月2”5日,临夏地区出现强寒潮天气,致使4月3日当天最低气温降至-2.3 ℃,寒潮天气致使临夏地区大面积经济果林严重受灾。  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影响,果木的萌芽期和开花期均提前,降低了其抵御冻害的能力,冻害发生几率增大。如果4月发生霜冻和寒潮天气,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产量下降或绝产[3]。  2.2 低温冻害对种植业的影响  低温冻害会对各种作物造成严重伤害,尤其是对双低油菜、玉米等作物更为突出。当气温下降至0 ℃以下时,引起作物器官内的细胞内结冰,致细胞死亡。而4”5月蔬菜和瓜类处于移栽定株关键期,玉米处于苗期,此时若遇寒潮天气,轻则冻伤茎叶组织;重则植株死亡,导致绝产[4]。  据不完全统计,仅“十一五”期间,临夏地区由于寒潮、霜冻天气而引起的低温冻害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1 266 hm2,经济损失达2.64亿元。  2.3 春季低温冻害的天气形势演变  4”5月,处于转换季节的大气环流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性,西伯利亚冷空气沿着蒙古高空槽后西北气流南下,出现寒潮入侵,会出现大风、沙尘和降雪等天气,并造成全国大范围的强降温天气。当冷锋锋面到达临夏地区之前时,天气维持晴好;当锋面到达临夏地区并控制该地区时,下午至夜晚,气压骤降,高空被卷层云覆盖,常伴随大风出现。至凌晨,地面辐射降温加剧,形成典型的平流辐射霜冻,对农林业生产造成巨大影响。寒潮天气入侵时,常伴有雨雪、大风等灾害性天气,使玉米、冬小麦、瓜果和蔬菜等受到严重冻害,同时对通信、民航、交通运输和建筑等行业造成较大影响。  3 低温冻害类型  按照气象标准定义,低温冷害包括霜冻和寒潮2种典型天气。按照气象标准定义,寒潮是指高温度地区的冷空气在特定天气形势下加强南下,造成大范围剧烈降温和大风、雨雪天气且达到一定的降温标准;霜冻是指当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下降至0 ℃以下时,对农作物造成伤害或死亡的农业气象灾害。有时,达不到寒潮天气的标准时,在气象中又称为强降温,强降温同样对农林业造成很大危害,但灾害程度不及寒潮天气严重[5]。  4 低温冻害时空分布  4.1 时间分布  按初霜冻出现日期顺序,将临夏地区划分为3类,即北部永靖县,中部的东乡县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