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毒的复习资料
病毒学复习资料
病毒的壳体结构
1.壳体对称:
立体对称(二十面体对称):动物DNA病毒中,除痘病毒外,其余的都为二十面体对称,并且呈二十面体对称的病毒多无囊膜。
2、螺旋对称:为有囊膜的病毒,在动物病毒中螺旋对称的病毒均属有囊膜的单股RNA病毒。
3、复合对称壳体:
1)由二十面体对称和螺旋对称两部分组成,如有尾噬菌体:头部呈二十面体对称,尾部呈螺旋对称。
2)不规则的二十面体结构:-偶数噬菌体,由两个半个二十面体通过一短六棱柱连接形成。
3)逆转录病毒
包膜内有一个二十面体对称的壳体,壳体内还有由病毒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可能为螺旋对称的核糖核蛋白核心。
4)呼肠孤病毒:有两层壳体,内壳体和外壳体均为二十面体对称
5)痘病毒:壳无明显的对称形式
2.囊膜:病毒出芽时从宿主细胞膜(细胞浆膜或核膜或高尔基体膜)获得
囊膜由脂双层和蛋白质构成,并至少含有一种与病毒吸附有关的病毒编码蛋白
有囊膜病毒释放时不用杀死细胞,所以常常能形成持续感染
有囊膜的病毒只有在囊膜完整时才具有感染性,破坏囊膜的试剂能降低病毒的感染性,所以囊膜是抗病毒的药物靶标
3.病毒蛋白质的分类
根据是否存在于病毒粒子中分为:
1)结构蛋白: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成熟的病毒颗粒所必需的蛋白质。
壳体蛋白、包膜蛋白、存在于病毒体中的酶
2)非结构蛋白
由病毒基因组编码,但并不结合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在病毒的复制和增殖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主要是酶类
4.病毒蛋白质的功能
(1)构成病毒衣壳和囊膜的重要成分
(2)具有保护病毒核酸的作用
(3)参与病毒的吸附与侵入,决定病毒对宿主和组织的嗜性
(4)构成病毒的表面抗原,能刺激机体对相应病毒产生免疫应答反应
(5)构成病毒的血凝素,病毒具备血凝特性
(6)构成病毒的酶类,如逆转录病毒的逆转录酶,-RNA病毒和呼肠孤病毒的RNA聚合酶,正粘病毒和副粘病毒的神经氨酸酶等。
5.化学灭活剂
酶类、蛋白变性剂、氧化剂、酸、碱 、其它化学试剂:福尔马林和亚硝酸等
6、保护剂:能够减轻病毒保存过程中其他理化学因子对病毒的损伤,从而保持病毒的感染性、抗原性等生物活性的物质。
甘油
二甲基亚砜(DMSO):减少冷冻过程中微小冰晶的形成
病毒冻干用保护剂:
低分子物质(5%-10%的糖类、5%谷氨酸钠):使干燥样品中的最终水分含量不致过低,可防止蛋白质的变性。
高分子物质(血清、明胶、白蛋白):促进病毒制品在冻干过程中的升华干燥,当冻干的病毒加水复原时,可提高溶解性。
7.病毒的保存
(一)病毒的短期保存
直接置-30℃冰箱中保存
悬浮于50%甘油盐水中,再置-30℃冰箱中保存
(二)病毒的长期保存
1、快速低温冻存
于病毒悬液内加入灭活的动物血清或其他蛋白质保护剂和5%-10%的DMSO,迅速置-70℃或-196℃保存。
含病毒的组织材料可以直接低温冰冻保存;或先浸入50%甘油生理盐水中,再低温保存。
2、冷冻干燥:加入保护剂,在真空条件下使冰冻的病毒悬液脱水。
1)、用保护剂(脱脂牛奶、明胶、灭活的正常动物血清、饱和蔗糖溶液等)将病毒液作1-5倍的稀释。
2)、分装安瓿或青霉素瓶,每支0.5-2mL。
3)、放入事先预冷的-30℃—-40℃酒精中冻结1-2h,或于-70℃冰箱中冻结4h以上。
4)、置于冻干机内,冷冻干燥。
5)、抽真空并封瓶,置-20℃以下低温保存。
8.病毒的复制过程:
吸 附:病毒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发生碰撞,病毒附着于细胞受体而引起的病毒感染的第一阶段。
1、可逆吸附:病毒与细胞以静电引力相结合。
特点: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吸附
与细胞和病毒的浓度成正比
与溶液中的Ca2+、Mg2+和Na+等离子有关
单纯的稀释或冲洗都可使病毒重新解脱。解脱的病毒具备感染性。
2、不可逆吸附:病毒表面的蛋白(病毒吸附蛋白,VAP)与细胞膜表面特定蛋白(细胞受体)的特异性结合。
特点:是特异性的吸附
通过外力作用使病毒解吸,病毒不再具备感染性
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决定了细胞对病毒的易感性
不同病毒完成吸附所需时间不一样,但大多数病毒可以在1h之内完成吸附过程
侵入:病毒不可逆地吸附于细胞受体后,病毒以核酸或核衣壳或病毒颗粒等形式,通过不同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
侵入方式:
注射式侵入
膜融合
细胞内吞
直接侵入
三、脱壳:毒侵入细胞后,病毒的包膜或壳体去除而病毒核酸释放出来的过程,包括脱囊膜和脱衣壳两个过程。
痘病毒:
双链DNA病毒,但病毒大分子的合成和装配都发生在细胞质内。
痘病毒可以经膜融合或内吞方式进入细胞质内,其脱壳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外层囊膜在胞膜或吞饮泡膜上被融合,病毒核心释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