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事辩护现代思-NUIGalway.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刑事辩护现代思-NUIGalway

中国刑事辩护本体省思 冀祥德( 一、引言 199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我国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一系列重大修改,其中关于刑事辩护制度的修改是带有历史性的重大改革。与1979年刑诉法相比,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律师或者其他辩护人参加刑事诉讼的时间大为提前,明确规定了辩护人的数量、资格,扩大了法院指定辩护的范围,扩充了律师或者其他辩护人的诉讼权利,引入了庭审控辩对抗机制等,律师能够多阶段、多形式介入刑事诉讼活动。这一立法变动旨在通过对辩护制度的完善,提升人权保障的力度,使我国的刑事辩护制度得以沿着法治的轨道前行。笔者认为,仅仅从立法的角度看中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无疑是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一个巨大进步,甚至有人把它说成是刑事诉讼立法科学化、民主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不为过。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就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于中国刑事辩护制度所引起的实质性影响而言,不仅并非巨大进步,而是严重倒退。有关部门权利本位的司法解释或规章使得中国的刑事辩护正在面临着让立法者始料不及的滑稽、尴尬而艰难的困境。 修改后的刑诉法实施至今,中国刑事辩护的路却越走越难。以浙江省为例,刑事诉讼法修改前后,刑事辩护率呈逐年下降之势。详见下表: 浙江省1995年至2002年上半年律师刑事辩护数据 年份 辩护案件 法院指定的法律援助 刑事辩护率 1995年 13689 993 21.89% 1996年 14912 1359 19.3% 1997年 13247 1300 15.3% 1998年 14692 1575 15.37% 1999年 17754 2001 16.26% 2000年 16164 2224 14.48% 2001年 20471 2680 16.26% 2002年 9104 1144 14.89% 杭州1997年至2002年上半年律师刑事辩护数据 年份 辩护案件 辩护率 1997年 2308 20.4% 1998年 2637 19.8% 1999年 3027 19.2% 2000年 3090 16.7% 2001年 3200 14.6% 2002年 1269 11.6%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法院每年审结的刑事案件没有辩护人的达到70%以上。不少律师事务所干脆取消了刑事辩护业务,一大批原来从事刑事辩护的律师也拒绝办理刑事案件,与之相对应的是,在目前尚有的刑事辩护律师中,初出茅庐的律师占有了相当的比例。检察部门和法院均反映,律师办理刑事案件的质量,特别是法院指定的刑事案件质量较低,发表的辩护意见谈不到关键要害上;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对辩护律师的信任度越来越低;社会公众认为刑事辩护的作用越来越小。笔者对此问题专门设计问卷,于2004年3月以烟台市3个看守所的被羁押人员和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为对象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在被调查的30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中,回答“信任辩护律师(答案一)” 的61人,占总人数的20.13%;回答“有辩护律师比没有好,但关键要靠自己和亲属(答案二)”的217人,占总人数的71.62%;回答“辩护没用(答案三)”的25人,占总人数的8.25%。见下图: 图一:各选项人数分布图 图二:各选项比例分布图 笔者以“当前刑事辩护在刑事审判中的作用”为题,对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含本科生15%、硕士研究生80%、博士研究生5%)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被调查的100人中,回答“作用大” 的6人,占总人数的6%;回答“作用小”的76人,占总人数的76%;回答“说不清”的18人,占总人数的18%。见下图: 图一:各选项人数分布图 图二:各选项比例分布图 面对上述现象与问题,立法部门在反思,律师在着急,学者在呼吁,百姓在困顿,司法部门在麻木?近年来,关于刑事辩护的研讨会一个接着一个,中美、中英、中加、中欧……每年的全国诉讼法年会,刑事辩护问题的研讨都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重点。立法乎?司法乎?观念乎?素质乎?管理乎?笔者拟以从事刑事辩护十多年之亲历以及近年来对该问题之专门研究思考略述管见。 二、从刑事辩护的历史嬗变看辩护权的本体属性 辩护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古已有之,这从人类刑事辩护的发展史中可清晰辨明。刑事辩护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 作为一项对被追诉人的权利进行保护的制度,一般认为辩护可以追溯至氏族部落时代。随着原始社会中社会分工和交往的扩大,氏族成员间的纠纷不断出现,在缺乏法律手段予以解决的情况下,血亲复仇的私力救济成为解决纠纷的唯一途径。血亲复仇在当时有一套完整的程序。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详细描述了这一过程:“氏族的一个成员被杀害,就要氏族去为他报仇,但是,在采取非常手段之前,杀人者和被杀者双方的氏族有责任设法使这件事情得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